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口好茶,藏着这些气象密码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文章字数:2267
    商南县茶旅融合示范园(资料图片)

    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育苗大棚

  2月11日,在商南县试马镇马泉山万亩茶园里,茶农正争分夺秒地进行茶园科管。
  “白茶是绿茶的一种,因叶面绿色略浅而得名。这一坡面的地,是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种的都是新品白茶黄金芽。新茶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更鲜爽,产品附加值和给村民带来的收益也比种老白茶更高。”站在山顶,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部主任朱振武说。
  在碧波翻滚的茶园里,除了茶农,矗立在茶园中的摄像头和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前往沁园春茶业设在山顶的游客品茗中心路上,可以看到一套气象观察装备。
  一台电脑、一台手机,便能实现对上万亩茶园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完成茶园的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茶树新品种热不得、冷不得、旱不得、涝不得,必须专业栽培才能尽快丰产。为此我们在山上建了蓄水池,在每一片茶园里装了喷滴灌设备。”朱振武说,“管理人员在手机APP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灌溉或施肥作业,水龙头一开,整座山的茶园都能得到灌溉。经初步估算,与以往的人工施肥和灌溉相比,这套系统每年能够节水50%以上,节肥20%以上。”
  “茶园里的摄像头就像是‘眼睛’,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和记录茶叶的生长情况,它们实时观测山地小气候变化,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我们都会及时得到信息,并加强种植管理。”朱振武介绍,通过5G高清全景摄像头,能看到方圆300米每一片茶叶的“面孔”,是否有虫害等情况一目了然。茶山上,每隔300米左右,都装有一台能够对温度、湿度、茶树长势等信息进行监测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会被汇总到“管理平台”,茶园管护人员能在远处通过电脑和手机对茶园实现远程监控,清晰直观地了解气温、土壤、水分等情况,可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水肥灌溉系统也为茶园管护减少人工成本,真正做到省人省时省力。
  朱振武介绍,智慧茶园管理平台气象监测模块主要通过温湿度、光照、风向等8个要素监测茶树的生长环境,土壤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温湿度、PH值等数据,报警记录模块可以对气象和土壤的监测数据设定临界值,比如将土壤温度的临界值设定为38℃,当温度达到这个数值时,系统就会自动向管理人员推送短信,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浇水降温。整个平台将茶产业链很好地融入进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茶园管理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大大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和茶叶品质,实现茶叶品质、产量双提升,种茶的收益自然也就变多了。
  为茶山装上“智慧大脑”的不只是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马泉山茶园。商南县富水镇茶海公园万亩茶叶基地借助中国联通先进的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建设了“5G+智慧茶园”项目,高高矗立的摄像头、匀速旋转的气象设备和虫情监测系统让古老的茶园从茶叶种植、管理、生产到旅游,处处闪现数字化身影。
  商南县副县长王佐介绍,气候条件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的气候条件,对茶叶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会有所不同。例如,光照、温度、降水等因素都会影响它的生长周期和最终产品的质量。商南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海拔适中,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造就了商南茶“香高、味浓、回甜、耐泡”的特点。
  为进一步发挥气象科技服务茶企茶农作用,商南县推行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16日,在江西新余召开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产品认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评审通过的2024年第二批“气候好产品”发布会上,商南茶叶获此国家级殊荣。
  近年来,商南县始终坚持把将茶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商南县打造“生态茶城”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发展思路,围绕“生态茶城”建设目标,全力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步伐。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商南县气象服务人员还细致地分析天气变化趋势,特别是对茶叶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了深入解读,结合多年的农业气象服务经验,向茶农和茶企负责人传授如何利用气象信息来优化茶叶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摘时机等关键农业活动的策略。同时,通过构建茶园气象监测网络、搭建茶园数字气象服务平台、提升茶叶品牌效益,不断推进气象服务茶产业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在推广气候好产品方面,商南县加强政策支持,出台专项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在地方财政紧张的状况下,挤出专项资金,鼓励好产品的组织申报,利用丝博会、招商会、康养宣传等各类活动大力推介商南茶叶。依托商南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及茶叶发展优势,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投资11.4亿元,重点发展茶研学教育、茶村康养度假、茶文化旅游休闲三大业态,建设茶文化主题酒店及会议中心、茶文化展示区、茶文化体验区、药茶康养区、茶叶观光区、风情木屋等,将茶产业发展与旅游、康养产业有机结合,实现由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康养综合营销转变,推动茶产业从单向度跨向高维度发展,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研学实践等于一体的名茶之乡。
  通过数字赋能,气象助力商南县茶产业从“凭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制茶”的跃升。作为商南县的农业首位产业,商南茶叶已成为真正的“惠民茶”。截至2024年底,全县共建茶园29万亩,年生产茶叶8800吨,产值超20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商南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