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织密基层治理网 提升居民幸福感
本报通讯员胡桃
文章字数:1175
  去年以来,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紧紧围绕信息共通、民意共治、难题共解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行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严格守住安全底线,扎实落实特殊人员关爱措施,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
  全力排查隐患 织密安全网
  丹水社区作为移民搬迁安置点,居住着众多居民,人员构成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为保障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社区将106栋居民楼划分为六大网格,并配备了54名楼栋长。网格员、楼栋长以及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持续开展安全隐患风险排查工作。
  社区网格员联合镇市场监管所、安全消防办公室,定期对商户、饭店等场所进行食品、用电、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在冬季,为确保居民温暖过冬,社区要求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特别留意居民家中取暖设施的运行情况。
  同时,丹水社区积极推进“警+网”联动机制,将民警的执法权与网格员熟悉社情的优势相结合,针对辖区内的治安问题和突出安全隐患,开展联合走访核查。此外,社区还定期组织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入户宣传等形式,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全心关爱老人 筑牢温情网
  社区干部与网格员、楼栋长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及时了解独居老人的生活困难,并提供切实有效的日常帮扶。网格员刘莉为了更好地服务“独居老人”群体,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卡片上,发放到每一位独居老人手中,并将自己的号码存入老人手机,承诺24小时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她的贴心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一致赞誉。
  目前,竹林关镇在关爱帮扶特殊人员工作中,形成了以上级帮扶部门干部为主导,网格员及社区干部为辅助的工作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逐人落实关爱帮扶机制,为每一位特殊人员建立详细的帮扶档案,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
  全面共享信息 构建信息网
  丹水社区充分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社区微信群和QQ群,搭建起线上线下互动的信息传播网络。在这些群里,不仅有社区工作人员发布的各类官方信息,居民也会自发分享生活小贴士、二手物品交换信息以及求助与互助信息,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内涵,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的精准度,社区实施“一户一档”管理模式。通过上门走访和线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每户居民的基本信息、特殊需求等,建立起详尽的电子档案。这样一来,当居民有特定服务需求时,社区能够迅速匹配相关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这些举措,丹水社区的信息网络越织越密,成功打破了居民之间的信息壁垒,显著提高了社区治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丹水社区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不断夯实这张紧密交织的基层治理网,使其成为连接居民心灵的坚固桥梁,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活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