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宁商携手促就业
本报见习记者 耿 锟
文章字数:1016
  “大家注意带好自己的随身行李,根据车票找准对应车辆。”2月6日,在丹凤县火车站广场上,“春风行动”正火热开展。丹凤县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拉着醒目的红色条幅,热情地为外出务工人员指引乘坐车辆。当天下午,657名外出务工人员乘坐15辆务工专车,启程前往江苏南京、安徽芜湖、浙江温岭等地,开启节后返岗务工之旅。
  这场跨越千里的就业帮扶与发展共赢的故事,同时也在洛南、柞水县上演。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点对点、一站式便捷服务要得益于南京市和商洛市多年形成的高效协作机制。
  自苏陕协作开展以来,宁商两地不断拓宽劳务协作领域、丰富协作内容、提升协作水平,在就业帮扶、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劳务协作之路。2024年,通过苏陕劳务协作渠道,商洛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江苏就业1613人。
  为实现劳动力精准转移就业,宁商两地建立起劳务输出、输入、对接“三个清单”。南京根据江苏就业市场需求,积极收集企业岗位需求,形成“岗位供给清单”;商洛则摸清当地劳动力就业意愿、技能水平等情况,建立就业信息资源库,为精准匹配提供依据。同时,两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招聘会,实现岗位信息的高效传递与人岗精准对接。
  “我们通过积极对接南京市、区两级人社部门、江苏重点用工企事业单位,联合劳务企业、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建立涵盖就业调查、用工需求、岗位推介、共享用工等多方面劳动力资源系统。自雨丹协作以来,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家,建设驻外劳务工作站11家,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南京市雨花台区挂职干部、丹凤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武继荣介绍。
  为让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宁商两地不断完善就业帮扶和保障政策。在商洛,政府通过“丹凤就业”公众号、“秦云就业”小程序等平台发布岗位信息;加大技能培训投入,完善保障机制,与输入地加强沟通协作,规范企业用工,设立劳动维权服务热线,为劳务人员购买意外保险。在南京,大力发挥企业在劳务保障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示范企业认定,构建涵盖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保障、劳动安全保护、社会保险福利保障、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五位一体”的劳务保障体系,开展从户籍地到就业地一站式服务,提高群众就业质量。
  未来,宁商两地将继续深化劳务协作,在健全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提高劳务协作质量、拓展就业渠道等方面持续创新,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让更多商洛务工人员在江苏这片土地上增收致富,让宁商劳务协作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