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戏曲进社区 唱响新生活
文章字数:931
  本报讯 (通讯员 苏甜甜)2月18日,丹凤县竹林关镇政府广场上人声鼎沸,为期四天的“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经典”戏曲进乡村活动在移民搬迁群众的翘首企盼中如约而至,一首首经典曲目唱响移民小区,唱出了移民搬迁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上午11时许,丹水社区居民群里一条条消息传来,大家互相通知,互相邀请一起走向镇政府广场看戏。70多岁的曹长万老人早早坐在观众席前排。3年前从十几里外的南丈沟村搬迁至此,如今已能用智能手机在业主群里转发演出预告。“以前在山里过年,得走几十里山路才能看场戏。那时候我们呀,到处撵着看戏,现在舞台就搭在单元楼下,还连演四天不重样!日子越来越好了。”老人说着还跟着舞台上的演员们小声哼唱着。
  舞台上,演员们彩妆华服演绎着忠孝仁义的故事;舞台下,搬迁群众在熟悉的梆子腔中找到了情感共鸣。从《三娘教子》的家长里短到《洪湖赤卫队》的家国情怀,既有秦腔的苍劲豪迈,也穿插着诙谐幽默的原创小品。
  “刚搬来时家家闭门,很不适应,现在通过各种活动大家都熟悉了,平时你喊我我喊你跳跳广场舞,这不,今儿就约着来看戏了。”丹水社区群众崇莉说。
  近年来,竹林关镇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参与感和社区归属感。特别是在元宵节、七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镇政府联合丹水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共同参演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成为了连接新旧居民、传承文化与促进社区融合的纽带。
  舞台下,李桂织和她的姐妹们带
  着一群小朋友在看戏,小朋友们跟着台上咿咿呀呀,手舞足蹈。从深山搬出来的李桂织今年40岁,孩子平时一上学她在家就没事干,通过丹水社区组织的“家政服务班”她学习了月嫂知识,现在和一群年纪相仿的姐妹们在家门口组成了“月嫂团”照顾着一群父母在本地上班的小朋友,一个月收入2000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像李桂织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还有很多,大家通过社区举办的各类辅导班,有的学习了烹饪,有的学习了家政,有的甚至学习了开叉车,通过不断奋斗,大家一步步走出了山区,学习了新的生存技能,走向了新生活。
  当最后一折戏《三滴血》的余韵散入饭菜飘香的楼宇间,戏台前依然座无虚席。从深山村落到现代社区,从守望相助的农耕文明到共生共荣的城市文明,这一方浸润着乡愁的舞台,正演绎着搬迁群众拥抱新生活的时代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