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洛张开双臂迎接“高铁时代”
本报记者 王江波 张 矛
文章字数:2613
  商洛人对高铁的翘首企盼,让时间仿佛回到了21年前。
  2004年1月6日,在宁西铁路合肥——西安段正式开通运营之际,商洛市民第一次可以乘坐火车出行,告别了以往相对单一的出行方式,迎来了更加便捷、快速的铁路交通时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12月,西十高铁这条钢铁巨龙在商洛大地上开始蜿蜒铺展。
  2024年11月21日,商洛西站主体结构封顶成功完成,商洛人的“高铁梦”正逐步变为现实。
  抢抓机遇 聚力高铁新城建设
  与宁西铁路修建时一样,当高铁修建这样的发展良机到来时,商洛没有坐等。
  商洛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以“主次中心、双轴引领、组团布局、蓝绿环绕”的空间结构,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用地604.28公顷的高铁康养新城,使之成为集高铁服务、行政管理、文化休闲、教育科研、旅游集散、商业服务、生态保育、居住社区于一体的高铁门户区与城市副中心。
  2026年,高铁带来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让商洛成为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联通的重要门户,形成30分钟到西安、两个小时到武汉的发展新格局。
  2月18日早上7时,商洛高铁康养新城项目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李文涛没来得及吃早饭,就跑出了家门,向项目施工现场赶去。
  建设高铁康养新城是商洛抢抓机遇作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决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数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高铁新区建设当中,李文涛就是其中之一。从商洛市环城南路项目建设管理处调入商洛高铁康养新城项目建设管理处后,他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了。
  由于需要处理很多协调对接工作,他的电话很难打通,经常都是“正在通话中”。从早上7时就开始工作,到晚上10时甚至次日凌晨才下班回家,这便是他的工作新常态。
  据李文涛介绍,商洛市高铁康养新城项目是为打造“一都四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而谋划的全市重点城市建设项目之一。项目估算总投资7.12亿元,其中建设高铁专用道路——高铁一路、城市主干道——高铁十三路以及占地89.44亩的站前广场和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一期项目249.595亩的土地征收工作全面完成。高铁一路正在进行桥涵和路基施工,高铁十三路的桥梁主体工程、挡土墙、部分雨污水工程和一路、二路、九路箱涵施工已经完成,综合交通枢纽和站前广场项目已累计完成土方开挖及弃土场回填约75万立方米。”看着高铁康养新城的框架一天天变清晰,李文涛说,“我们要鼓足干劲、开足马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年底前建成投运,为商洛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迎难而上 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2023年1月29日,高铁康养新城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随后的征迁工作中,商洛的基层干部在沿线群众的支持下,如期完成了97户房屋拆迁和290座坟墓迁移工作。
  “征迁难度真的很大。”说起前期征迁工作,李文涛坦言,“由于高铁康养新城要沿楚山修建,当地村民的祖坟都集中安葬在那里,有时候一个坟墓就要做几十个人的思想工作。”
  为了如期完成征迁任务,管理处在项目规划区北侧修建了生态公墓,确保所有坟墓得到妥善安置。
  2024年2月5日,鹅毛大雪下了整整一夜,为楚山披上了一层银装。
  天刚蒙蒙亮,李文涛拉开窗帘看着漫山素裹,他心里打起了鼓。“雪下这么大,山上路滑,十一座坟墓怎么迁?”“必须迁,不能再拖了,就是抬也要抬上去。”商洛高铁康养新城建设中心干部王建锋的一通电话,让他放下心来。
  就这样,在冰天雪地里,王建峰带领着征迁干部,将11座坟墓抬进了公墓,为项目下一步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繁琐复杂,项目建设中,同样也有很多人为高铁康养新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今年1月28日,正值除夕,高铁康养新城项目班组负责人孙超带着班组职工早早就位,准备对施工区域进行施工巡视。
  尽管巡视工作并不复杂,但他们要克服的不仅是寒冷的室外温度,还有崎岖的山路,一趟走下来,孙超的衣服湿透了。“就当锻炼身体了,这一趟下来,都不用去健身房了。”孙超打趣地说。
  夕阳西下,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在寒风中摇曳生姿。食堂里,厨师正忙着烹饪一道道家乡的美味。热气腾腾的饺子、香气四溢的红烧排骨、鲜嫩可口的清蒸鱼……
  大家工作岗位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看到高铁康养新城一天天变了样,市民即将享受到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时,孙超和同事们都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争分夺秒 加速迎接“高铁时代”
  2月18日清晨,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丝寒意,张国栋简单洗漱后,带上RTK测量仪赶往高铁康养新城建设现场,寒风中,冰冷的仪器让他不由自主地缩了缩手。
  “这几天还好,天气回暖了不少,年前下的那场雪真的让人糟心,太影响施工进度了。”老家在河南信阳的张国栋是站前广场项目部的一名技术员,他来到商洛已经有一年时间了。
  春天,正是项目施工的黄金时期,为推动多个作业面共同施工,张国栋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工期紧张,大家只能加班加点工作,施工现场测绘、提供技术支持、召开班组会、汇报项目进度、应对各种疑难问题,一天下来,张国栋在施工现场与项目部之间来回奔波。“一天走三万多步是常态。”张国栋说,“没办法,大家对高铁实在是太期待了。”
  高铁康养新城建设是一项大型惠民工程,项目部的每个人对建设工作都有深厚的感情。由于商洛西站依山而建,站前广场的施工需要进行大规模土方开挖。
  “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兼顾项目施工、生态环境保护和扬尘治理等问题。”中建一局生产副经理范栓柱说,为此中建一局高标准建设了弃渣场,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洒水作业,确保建设现场无扬尘。
  与此同时,在距离一期建设项目客运站及站前广场施工现场附近的高铁一路、高铁十三路建设施工现场,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在项目施工现场,十几名施工人员有序地进行钢筋绑扎工作,来自商州区北宽坪镇的罗录盈便是其中一员,作业过程中,罗录盈流畅娴熟的绑扎动作,很快就将钢筋绑扎得牢固结实,而这些动作罗录盈每天至少要操作成百上千次。
  和罗录盈一起来干活的,还有他的同乡常三民。“作为家乡的一员,很期待高铁通车的那一刻。”常三民对能够参与家乡的建设非常自豪。
  在200多亩的高铁康养新城一期项目现场中,无数建设者将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正如高铁康养新城一期建设项目经理申杨所说:“高铁康养新城是一项百年工程,我们将恪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标准,为商洛人民打造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历史上,丹江唤醒了商洛的商业文明,让商洛因航运繁盛数百年。20多年前,宁西铁路带来发展机遇,商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入工业时代。如今,西武高铁正加速施工,高铁站各项配套设施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商洛即将接入高铁网。商洛人也已做好准备,张开双臂迎接自己的“高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