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小院落会 干群“连心桥”
本报通讯员 张莉萍 李 翔
文章字数:1614
  连日来,在柞水县凤凰镇9个村(社区)的院落内,返乡人员、群众代表围绕平安建设、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工作各抒己见,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院落会议开得有声有色,返乡人员院落会真正成了干群“连心会”“交心会”“暖心会”。
  送政策解疑惑
  “每年交的合疗都用不上,总觉得这笔钱浪费了……”“您这么想就不对了,缴纳合疗是对我们的一份保障,用不上最好,但万一身体出现问题,能帮我们省不少钱!”院落会上,凤凰镇皂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曾国政向村民耐心解释道。
  春节以来,凤凰镇各村(社区)积极运用院落会形式,向返乡人员及群众宣传医保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产业奖补等相关政策,从源头消除群众对政策的误解和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让惠民政策在群众心里落地生根。
  皂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峰感慨地说:“利用院落会的形式,不仅让村民了解脱贫攻坚如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特别是脱贫户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更是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送信息解需求
  “招聘信息送到了家门口,真是实实在在的‘春风送暖’,年后务工的去处帮我都定好了!”凤凰镇凤镇街社区返乡群众党浩和村党支部书记唠着家常。
  老乡们聚在院落屋场,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外出务工信息、经商创业指导、产业技能培训等相关需求畅所欲言:“我想办个农家乐,不知道手续麻烦不?”“我听说咱们这儿今年有个七彩玉米种植项目,我打算入伙,有什么针对性的培训吗?”
  为消除群众务工、创业的盲目性,凤凰镇借助院落会,了解返乡人员和群众的外出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等相关需求,开展针对性咨询、培训。目前,累计召开专题招聘会2场次,向企业输送务工人员17人,开展技能培训3期、专项答疑会4场次。
  一场场小小的院落会,不仅将惠民信息及时传达到群众耳边,也将群众呼声传达到干部心头,真正做到形式“接地气”、群众“有底气”、工作“提士气”。
  送法律解纠纷
  “平安建设我知道,就是没想到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今天听了讲解,才理解了什么是共建共治共享,以后我一定多多支持咱们的平安建设工作。”在院落会上听完平安建设知识宣讲后,清水村村民周祥立第一个开了腔。
  近期,这样的院落宣讲会,在凤凰镇各村(社区)的文化广场、村(居)民院落轮番“上演”。宣讲以经常引发群众纠纷的林山、土地、宅基地权属以及邻里矛盾等为切入点,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重点宣传和普及,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做得到。
  “我们将平安法治宣传作为院落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真知识、说出了真心话。”凤凰镇司法所所长解靖峰介绍,凤凰镇还通过院落会及时研判分析问题隐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起,帮办各类实事21件,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送服务解难题
  院落会是民意自下而上传递的“枢纽站”,更是问题自上而下解决的“助推器”。凤凰镇龙潭村充分发挥片长作用,将为特殊群众提供代购生活用品、代办高龄年检、联系水电故障维修、检查排除用电器安全隐患、突发性疾病联系就医等服务融入日常工作当中,切实解除外出群众的后顾之忧。
  “我上年龄了,复耕的土地没人种,可以帮我找人代耕代种吗?”“我前两天下地做活把手扭了,屋里的柴火能找人帮忙劈一下吗?”……所有话题都能成为院落会议题,当场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场不能解决的下次在院落会上进行答复,以“吹糠见米”的形式让群众对干部充满信任。目前,凤凰镇累计开展返乡人员院落会20余场次,提供微服务50余件,群众反映问题解决率95%以上。“想不到我们在院落会上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有了回应。”这是凤凰镇龙潭村村民李炎喜说的“心里话”。
  此外,院落会也是群众的“意见箱”。本着群众的事群众议原则,凤凰镇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事搬到院落会上,充分征集大家意见,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在院落会上收集意见10余条、发展建议50余条,小小的院落会成了推动乡村建设和群众自治善治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