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南县精心构建公益普惠、均衡优质、特色发展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普惠优质幼儿园成就美好童年
本报记者 谢 非
文章字数:1875
    商南县第二幼儿园(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摄)

    商南县东兴幼儿园开展庆“六一”文化活动(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摄)

  2月17日,商南县东兴幼儿园的操场上一片欢声笑语,360名孩子正在这里享受着快乐的童年时光。这所位于东兴社区的幼儿园,主要面向附近移民搬迁小区的适龄儿童。走进教室,便能看到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正兴致勃勃地参与以商南当地茶文化为主题的“区域游戏”。他们小小的脸上满是好奇与专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早早体会到当地风土人情。
  园长雷玉洁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孩子们。她感慨道:“我们的教学宗旨就是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的通知》,商南县成功被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近年来,商南县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的契机,坚定不移地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改善办园条件、优化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着手,精心构建起公益普惠、均衡优质、特色发展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商南县坚定不移地遵循“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发展思路,严格落实“城区扩容、乡村提质、均衡发展”的建设要求。一方面,对全县10个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和6所较大规模村级幼儿园的厨房餐厅、幼儿寝室展开升级改造,添置了餐具、幼儿床等托育必备物品,并及时开办托班服务,切实做到应托尽托。
  另一方面,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适龄人口分布和变化趋势,积极作为,先后征收、划拨幼儿园建设用地60亩,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所。在园内科学设置幼儿戏水池、玩沙池、塑胶场地、种植园,增设大型户外活动器具,配备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室内桌面玩具,全力保障幼儿活动用房、幼儿室外游戏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全县已建成城区公办园9所、民办园7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11所、大村联建中心幼儿园2所、民办园1所,形成了“公办园为主、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在商南县雅都幼儿园,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操场上孩子们正在欢快地做着早操,稚嫩的歌声和口号声交织在一起。这所小区配建的公办幼儿园,也是省级示范幼儿园。走进园内,“禾・和”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教室里,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述着商南当地的特色物产、景点和民俗。
  园长王海兰介绍,自创建工作开始以来,幼儿园就把内涵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课程开发中,融入“大美商南、和乐成长”理念,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家乡的美好。不仅如此,幼儿园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师们经常前往十里坪镇、赵川镇、金丝峡镇等乡镇幼儿园,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育难题。雅都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们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心得,展示优质课程,助力偏远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王海兰满怀期待地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商洛的学前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商南县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加强幼儿园教师骨干体系建设方面,积极落实动态核编规定,每年通过公开招考、转岗培训等方式充实教师队伍。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及教师专业标准,实行资格准入和定期注册制度,目前全县在园教职工1006人、保教人员742人、专任教师494人、卫生保健员47人,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实现全面持证上岗。同时,制定中长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短期培训计划,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送培到园”为重要载体,持续深化“溧商协作”“西商同行”,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不断提升幼儿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
  每到暑假,各个幼儿园就会开启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们认真聆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蓄能。因为大家深知,优秀教师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前提保障。
  在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保障的同时,商南县全面贯彻执行学前教育方针政策。秉持保育并重、游戏为主的理念,积极推进具有商南县特色的园本课程《茶文化——神奇的东方树叶》,分年龄段制订科学、合理、有序的幼儿园保教计划和活动方案。建立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构建成长经验,定期开展户外游戏、幼小衔接等游戏案例评选展示,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此外,扎实开展“大学区”联片教研、“镇村幼儿园一体化”教研活动,加强对民办园及村级幼儿园(幼儿教学点)环境创设、活动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开展等常规性教研活动的指导帮扶,有力促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内涵向纵深发展。
  商南县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全县幼儿带来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也为其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