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持续锻造“劳务品牌”
程毅飞
文章字数:1044
  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丹凤厨工”劳务品牌受到央媒广泛关注,“丹凤厨工”品牌累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2万人。这是我市劳务品牌走向全国的一个缩影……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一种常态,“劳务品牌”的树立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连续多年的不懈创建,我市先后涌现出了许多特色“劳务品牌”,这不仅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品牌的包装下赢得了更多的就业空间,而且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重要砝码。但从客观上讲,目前这些“劳务品牌”还只是停留初始层次上,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持续锻造“劳务品牌”任重而道远。
  锻造“劳务品牌”,首先是要找准“劳务产品”定位。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特色经济,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大都有自己的就业传统,同样是劳务输出,能否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劳务,找准市场定位,结果会大相径庭。外出务工者由于受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凭自身的力量很难找到准确的定位,流动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都应担当起“指导员”和“引导员”的职责,让这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锻造“劳务品牌”,其次是要抓好“劳务产品”质量。进入市场的劳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具备了商品的一些属性。而劳务商品是与人的素质、劳动培训、区域文化密切相关的。随着劳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级政府应该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着力提高外出务工者的技能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技术型工人,使劳务输出由纯体力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化。同时,还要着力提升他们的法律常识、社会公德、择业观念、竞争意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锻造“劳务品牌”,还应注重“劳务产品”服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外出务工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外出务工者的工作生活环境等还不尽如人意,医疗、养老、工伤保险的比例还有待提高,业余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子女就学难的问题还需化解等,要从根本上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各级党委、政府还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多管齐下,持续用力,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优质高效管用的服务,让他们在心贴心的服务中得到实惠,赢得尊严。
  “劳务品牌”的锻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形成合力,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积极做好引导、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才能让更多的务工人员风风火火走天下,闯天下,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