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照川镇:依托优势壮大特色
文章字数:734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山阳县西照川镇,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从瓜蒌架下套种马铃薯现场,到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再到玉米备播现场,处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播撒新一年的希望。
瓜蒌架下“金豆”藏,“一地双收”效益高。笔者走进黄泥河村的瓜蒌基地,只见村民穿梭于整齐的瓜架间,为即将爬藤的瓜蒌苗松土施肥。瓜架下,一块块马铃薯种已埋入松软的泥土中。
“去年套种的马铃薯亩产2000元,今年第二批播种正抓紧推进,采收后刚好赶上瓜蒌生长季,土地一点不浪费!”基地负责人刘明海说。
这种“瓜蒌+马铃薯”的套种模式,巧妙利用作物生长的时间差,既节省土地和人工成本,又实现“一地双收”。村民赵永民算了一笔账:“前半年管护马铃薯,后半年照看瓜蒌,一年在家门口就能挣近3万元,比外出打工强!”
药材飘香产业兴,科技赋能种好“药”。在西川社区的中药材白及种植基地,村民正弯腰取膜覆土、施肥。“中药材种植周期长、收益稳,一亩白及三年后能收入5万元!”社区负责人王新文指着基地介绍。
近年来,西照川镇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发展苍术、白及等中药材3000多亩,并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吸纳务工,带动68户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
为提升种植效益,镇上还邀请农技专家开展培训,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以前凭经验种,现在靠科学管,产量翻了一番!”种植户李隆炳感慨道,科技赋能下,中药材品质显著提升,成了对接药企的“抢手货”。
春耕热潮的背后,离不开政策与服务的强力支撑。西照川镇通过“头雁领飞”行动,培育15名“双带”型党员,通过项目带动600多户从事规模化经营,户均年增收1.2万元。镇政府还联合企业打造“亿硕农语”品牌,推动瓜蒌、中药材等产品远销安徽、江苏等地,市场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