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立德树人担使命 为民发声尽职责
本报记者 巩琳璐
文章字数:1593
  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也是历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重点。教育不仅仅只有学校教育一个方面,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如何找到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的钥匙成为代表委员们思考的重要方向。这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科学与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程霞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幼教队伍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商洛市的学前教育事业虽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仍面临着教师数量不足、转岗教师占比较大、教师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及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程霞代表是山阳县第一幼儿园的书记、园长。她深知学前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她建议,首先,建议市政府统筹事业编制,合理调整编制结构,优先保障学前教育的师资需求,并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定向培养机制,鼓励应届毕业生进入幼教行业。其次,拓宽用人路径,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补充机制,包括师范院校毕业生定向分配、招聘临时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参与等方式。此外,完善培训机制,鼓励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国培计划和园本培训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跟踪教师的职业发展,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最后,出台激励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和男性教师投身幼教行业,深入落实学前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制度,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学前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职业幸福感,促进性别结构的合理化。
  程霞代表表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幼教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商洛市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她期待通过这些措施,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性别结构合理的幼教队伍,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代表刘静
  推进基础教育科学与科技教育深度融合
  刘静代表指出,科学教育与科技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基础,但商洛市地处山区,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至高中)科教融合发展仍存在学段衔接断层、资源配置不均、师资能力不足以及社会协同缺位等问题。
  刘静代表建议,构建“螺旋式上升”科教课程体系,分学段目标设计,依据学校条件开设课程,并加强县域内校际交流,从小建立科学素养成长档案。
  刘静认为,“科学课是一门内容涵盖丰富的课程,教师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学素养,才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她建议,实施“全学段贯通型”师资培育工程,重视人才引进,壮大科技教师群体,并分学段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重视校际交流。同时还应完善保障与评价机制,设立专项经费保障,重视优秀师生表彰,改革评价体系,把“科技特长自主招生”引入初高中招生工作,并建章立制,将科教融合成效纳入区县政府绩效考核,强化督导考核。
  推动全学段科教融合,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必然要求,需构建覆盖全学段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刘静代表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为商洛市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代表阮侠
  关注农村及边远地区教育
  阮侠代表是镇安县幼儿园的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代表,她希望能够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改善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办学条件,提高寄宿制学校和边远地区师生的生活条件,促使教育公平更加深化。
  阮侠代表还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她表示,作为一名代表,她将认真听取和审议各项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为商洛市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她也会继续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本次大会的各项报告,为美丽商洛的建设贡献个人绵薄之力,为实现教育强国做力所能及的担当。
  三位教育界人大代表从不同角度为商洛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她们的建议不仅关注到了教育事业的现状和问题,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她们一致表示,要锚定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想新招、出实招,为推动商洛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