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础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文章字数:6870











2023年12月28日,商洛市中医医院在完成整体搬迁一周年后,创建成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揭牌,一举跨入全市乃至全省医疗机构第一方阵。
2024年,商洛市中医医院立足新起点,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绩:
这一年,医院历时10个月完成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1.68万平方米的新建门诊楼提前建成交付使用,同步拆除老旧建筑1.53万平方米,启动了中医康养文化公园建设,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大幅改善。
这一年,医院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被市卫健委表彰为委属委管单位年度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单位,整体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
这一年,医院深化落实“西商融合”战略,新增大兴医院、省人民医院两个业务合作单位,引进李佃贵、杨震两位“国医大师”、5名“省名中医”、1名“岐黄学者”,设立专家工作站、开展“师带徒”及学术交流活动,刚性引进普外、肿瘤、临床药学3名学科带头人,柔性引进11个专业的博士以及省级主委、副主委15名,技术实力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医院脑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眼科、医学检验科和康复医学科被确定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通过国家认证,规范化老年医学科通过省卫健委初步验收,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医院新增市级名中医2名,省级“商洛郭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正式揭牌,并在洛南、丹凤、山阳3个县中医医院设立工作站。
这一年,医院获批陕西省首批检验结果互认单位,并纳入陕西、甘肃等8省检验结果区域互认范围。
这一年,医院持续落实“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模式,并从新门诊楼启用开始,全面推行“无假日门诊”,进一步拓宽医疗服务范围,提升群众就医便捷性。
近年来,商洛市中医医院坚持“挖潜力、补短板,扩规模、上水平”基本思路,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建设、学科发展、管理强化、文化载体和党建引领等举措,不断自我革新、飞速发展,接连取得突破,构建起了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发展模式,2024年多项业务指标刷新历史最高水平,医院运行效率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再次实现了全新的历史跨越。
以项目实施为契机 全面改善医院基础条件
2024年12月10日,市中医医院举行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竣工暨新门诊楼开诊仪式。
商洛市中医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项目,于2021年5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筛选确定,2021年8月纳入市政府年度“双十”重点项目。项目内容为新建门诊楼,总投资1.54亿元,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2023年11月8日完成工程招标,11月20日举行开工仪式,12月18日破土动工,2024年11月30日建成交付,并于12月9日全面对外开诊。该项目的建成投用,极大改善了市中医医院门诊就医环境和服务品质,对巩固商洛市中医医院三甲医院创建成果、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助推健康商洛和中国康养之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确定以来,得到了省市高度关注,是迄今为止,全市卫健系统内国家投资规模最大、设计理念最新、功能设置最全、建设速度最快的重大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市卫健委以及市中医医院两个工作专班交叉督导,跟踪落实,参建各方发扬“5+2”“白+黑”“雨+晴”、节假日轮休不停工的连续作战精神,严密组织施工,历时300天,提前近两个月完成建设任务。
项目全面引入“医疗主街”及“大空间小门诊”的最新设计理念,医疗主街宽敞明亮,诊室和其他医疗用房按功能分区,沿医疗主街两侧呈“非”字形排开布置,每个功能区都有相对独立的候诊区域;整体建筑为“回”字形中庭结构,二楼中心区域设置玻璃穹顶,最大限度利用了自然通风和采光,并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平面布局的门诊、急诊、医技流线,既紧密结合,又互不交叉,楼内设置电动扶梯3层6部、直行电梯4部、步行楼梯4处,有效实现了动静分离、医患分区、洁污分开,并形成了合理的人流、物流和医疗组织流线,最大程度避免了交叉感染;大楼外观整体风格与已有建筑群相互协调融合,内外装饰力求现代、时尚、简约,并融合中医药文化、商洛地域文化、本院历史等文化元素,设计制作浮雕、展示墙等宣传装饰27处,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
新建门诊楼投用之后,根据市政府统一规划,全面拆除前院老门诊楼等老旧建筑1.53万平方米,同步启动了中医康养文化公园、地下人防、立体停车楼以及新增办公区改造4个配套建设项目。目前,拆除工程已全面完成,新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整个项目完成之后,特别是中医康养文化公园建成之后,必将彻底改善市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就医感受,并为北新街沿线增添全新的地标性城市景观。
以人才建设为抓手 着力夯实医院发展根基
“医院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建设,不仅增加了床位数,临床科室也增加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人事科科长李海军介绍,医院为新引进人才组建了医学美容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专业科室17个,针对新建、规范化建设科室需求,定岗、定专业招聘人才。不断深化人才引进、培训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工作,与西安市中医医院签订西商医疗融合三同合作协议,选送专业人才外出进修、参加高层次培训班7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与此同时,通过传、帮、带,邀请院外国家和省上专家现场授课、查房、观摩等,加强中医技术的指导、学习。
“2018年,我们设立人才引进基金,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回乡就业,经过精准引才,补足专业空白。”医务科科长李涛介绍,3年来,医院以大学生校园招聘等方式,高质量招录专业人才,保证研究生住房补贴每月500元、安家费3万元的足额及时发放。对暂未办理编制手续的研究生、本科生参照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核定薪酬,对暂未定岗的人员,研究生当月、本科生3个月后即可享受绩效,夯实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同时,为高层次人才在科研创新、专利申报、落户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医院人才生态环境。
2024年,市中医医院以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为标准,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实施“引智、引人、引技、引项”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建设的“增量”。借助西商融合这个良好平台,刚性引进普外、肿瘤、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3名,柔性引进11个专业的博士、省级主委、“省名中医”、“岐黄学者”等高水平知名专家26名,招聘大学生7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0名;引进国医大师2名,设立工作站2个,接收拜师弟子6人;加入了省、市中医肛肠、中医脑病等7个专科联盟,新增大兴医院、省人民医院2个深度业务协作单位,新建省名中医工作室5个,中医学术流派2个。
据了解,市中医医院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建设了雷忠义、杨震、李佃贵3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站,拜师弟子7人;建成了全市唯一的省级“商洛郭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并在洛南、丹凤、山阳等3个县中医医院设立工作站;举办全市第一个西学中医医培训班,培训在职西医师95人;组织5批次28名中层干部,分别前往江苏省中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挂职学习,组织60余人次参加全省学科带头人访学研修、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等培训项目。围绕新门诊楼开诊,组织省市医院专家,来市中医医院举行大型义诊和学术活动18场次,有效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
另外,通过“刚性+柔性”引才方式,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1家医院的31名专家,包括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骨科等学科专家。医院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临床指导、技能培训、病例讨论等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定期安排省、市级专家坐诊、查房,与医生共同探讨医疗难题,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方案,进一步拓宽了中医师徒传授渠道。
以学科建设为纽带 持续强化医疗服务能力
自2022年底医院整体搬迁以来,市中医医院通过人才引进和资源整合,全面消除了业务空白点和短板学科,全院设置临床医技科室58个,开放病区33个,开放床位1079张。2024年以来,更是进一步加强学科发展和业务技术建设,脑病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眼科、医学检验科和康复医学科被审批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规范化老年医学科顺利通过省卫健委初步验收,一大批临床专业和学科带头人迈入全市第一方阵,并逐步成为患者就医的首选,医院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3年底,市中医医院加入了“西安市中医医院医联体”,签订了“医联体协议”,积极从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引入37种精华院内制剂,精准投放至消化内科、肛肠科等重点科室,丰富了临床手段,疗效显著提升。
2024年,医院持续强化中医特色,中医适宜技术进一步全面推广,国家监测指标稳步提升。其中,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出院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比分别为33%、88%和32%,达到并超过国家监测标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长足发展,心脏介入、神经介入、肿瘤介入和周围血管介入手术全面开展,其中心脏介入全年手术235例,累计446例,全院三四级手术占比75%。全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8项,先后有82个临床检验项目纳入全省检验结果互认,56个项目纳入省际8省检验结果互认,获得省级及以上业务及学术荣誉31项、市级14项。
为进一步推动西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中医医院持续邀请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医医院等多名专家定期来院坐诊,强化学术交流,让商洛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西安专家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同时,市中医医院共派出肛肠科、脑病科、针灸科、内分泌科、呼吸科、临床药学、产科、急诊科等15个科室的19名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医院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诊疗技术和综合能力。
以强化管理为引擎 努力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让群众满意并对中医点赞,是我们医院每一个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市中医医院院长陈书存说道,2024年,医院以党组织为桥梁,以强化管理为基础,最大限度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持续改善服务细节,打造数字就医新体验,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走高。
市中医医院聚焦老百姓的就医体验,从就医各流程最急、最忧、最烦的“关键小事”做起,组织实施了以6S管理和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两年来,医院严格坚持,强力推动,设置了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并通过持续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认真评选,隆重表彰月度和年度优质服务明星、优质服务科室,有效强化了医护人员主动服务患者的积极性,显著改善了全院优质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了每月一次的满意度调查,并通过强有力的跟踪督办和严格的奖罚措施,切实推进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职工和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医院先后聘请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朝阳医院等医院战略管理顾问5名,并借助第三方医院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强力推行了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等九大管理项目,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科学化的医院管理体系。今年以来,围绕医院基本情况变化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新形势,再次启动了管理体系全面升级项目,进一步强化了质控、考核和绩效管理,有效促进了各科室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推进业务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的主观能动性。
市中医医院不仅在管理上发力,还从患者角度出发,将潜在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缓解群众工作与就医矛盾,解决“上班时间没空看,下班时间没处看”的痛点,商洛市中医医院成立了夜间疼痛门诊,为患有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提供针灸、推拿、蜡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方式。在新建门诊楼开诊前夕,医院还全面启动实施了“无假日门诊”,积极打造“无假日医院”,进一步拓宽了医疗服务范围,提升了群众就医便捷性,并且有效促进了医院运行质量改善。
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医院在新门诊楼开诊时同步引进了智能导诊机器人“佳佳”。机器人内置丰富的知识库,涵盖专业的医疗业务知识,能够通过与患者的语音交流,进行初步判断,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建议。患者只需简单说出自己的需求,机器人便能迅速识别并给出准确的回答,并提供导航带路服务。同时,机器人还具备简单的聊天功能,能够日常问好、讨论天气等,为患者带来更加温馨的就医体验。智能导诊机器人的显示屏以多种形式展示出医院的服务内容、流程等信息。以图片、音频、视频、文字、语音等多种元素的结合,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直观、生动。
“我们会定期在公众号发布专家坐诊排班表,群众可以线上预约挂号,来院就诊的患者还能预约交大一附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等医院的专家前来进行手术,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让就医更便捷更舒适。”李涛说,如今,在医院就诊的患者纷纷表示,市中医医院的医生医术高超、态度亲切,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 不断塑造医院特色品牌
中医传统文化深厚,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哲理。市中医医院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的重要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把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医治实践,形成独特的医疗服务生态。
近年来,医院陆续凝练了院训、愿景、理念,创作了院歌,设计了院徽、院旗,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文化内涵和医院品牌。医院搬迁之后,在继承已有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研究论证,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打造以中医经典故事“橘井泉香”为主体内涵,橘红色为主要色系,凸显中医药特色的全新视觉识别系统,并设立中草药腊叶标本、中药鲜药标本和中医文化3个展示专区,迁移了老院区6尊“师祖”塑像。打造了新“师祖苑”,建设兼具文化展示和名医馆功能的“丹鹤堂”,制作悬挂中医与现代名人故事、中医传统技法等中医药文化画框229幅,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
“在新门诊楼建设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将中医药文化、商洛地域文化、本院历史文化等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整合,制作浮雕、展示墙等文化装饰27处,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王洪涛表示,这样可以持续营造中医文化氛围、提振士气,不断强化中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内生动力。目前,医院各医疗区域导视系统标准统一,制作精美,导引清晰,随处可见,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以党的建设为统领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在发展过程中,商洛市中医医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根据医院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与医院美誉度,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坚持党建领航,全面筑牢政治根基。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理念,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和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压紧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包抓党支部联系点制度,并跟踪督导落实,初步形成了上下协同、层层抓落实的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
坚持履职尽责,全面推动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强化党建主业,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开展党建督导检查和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强化监督执纪,围绕清廉医院建设、“两医”整治等专项工作,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自查自纠、线索摸排,针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定期开展自查自纠、专项检查、风险排查等重点工作。
坚持依规治党,全面推动党内法规有效落实。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并将学习内容纳入党委会第一议题和医院周例会,努力增强广大党员的制度意识、规矩意识与党内法规意识;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年度内,修订《督察督办制度》《优质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关键岗位轮岗制度》等11项制度,优化工作流程3项;强化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坚持用制度规范权力的范围和边界,稳步提升党建和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坚持固本强基,全面推动组织建设提质增效。按照配齐配强要求,为11个党支部选配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骨干44名;认真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及“六化”标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内制度,不断规范政治生活;持续规范党员发展,严格执行党费收缴、使用、管理规定;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评星晋级”、结对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创岗建区”党建品牌实践活动,累计评选“党员先锋示范岗”366个,“党员红旗责任区”108个。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市中医医院将认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秉持进取导向、实干导向和从严导向,力争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进展,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上有新突破,在提升医院管理和患者就医体验上有新作为,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健康商洛和“中国康养之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南 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