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启新程
文章字数:3978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柞水县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突出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抓实抓牢“四提攻坚战”“六个做示范”,培育壮大“五大产业”,抓好“迎接高铁开通、培育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争取西部食用菌交易交流中心纳入北京新发地全国分市场、推进曹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五件大事,全力冲刺“十四五”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十五五”各项工作,奋力谱写柞水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狠抓项目投资,夯实柞水发展支撑。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核心动能,聚焦“两重”“两新”等重大战略投向,紧扣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支持领域,紧盯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形成重大项目接续有力、投资结构持续向优的项目格局。紧盯现有资源,完善项目基本手续,通过招商引资启动一批、督促企业建设利用一批、依法依规收回一批等方式,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一资一方”分类推进,“一企一策”靶向对接,为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腾出空间、注入活力。抓牢项目调度、入库纳统、投资转化等各项工作,力促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确保西安医学院附属秦岭康复医院等72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1.88亿元以上,高值化微生物健康产品研发及加工、终南山泉饮用水生产线等47个项目建成投产。打好全县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外贸拓展、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稳就业促增收、问题整改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八场硬仗”。
狠抓产业升级,增强柞水发展后劲。聚焦“五大产业”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绿色食品培优壮大工程,紧盯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以木耳为主的“菌药畜果茶”特色产业,做活“土特产”文章,确保年内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到32亿元;二是实施康养旅游品牌塑造工程,充分发挥牛背梁、朱家湾等“金字招牌”效应,抓好旅游宣传营销“十百千”工程,瞄准西安及周边游客群体,加大景区和民宿的定向宣传力度,推广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发展温泉、滑雪等冬季旅游项目,推动“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发避暑、医养、疗养产品,培育壮大银发经济,推广资产盘活、加盟联营等发展模式,引进流量品牌、知名平台和专业团队,差异化发展精品型、特色型、经济型民宿,强化民宿集群运营管理,不断擦亮“终南宿集·共享村庄”民宿集群品牌;三是实施生物医药扩容强链工程,依托盘龙、欧珂两大医药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引导企业开展产品更新、业态创新,推动产品中试和市场应用,加快西安医学院附属秦岭康复医院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工作,确保年内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四是实施现代材料科技赋能工程,突出培育现代材料领域新质生产力,引导大西沟矿业等链主企业进行数智化改造,实施大西沟一焙烧等项目,支持800万吨菱铁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项目做实前期,助力博德曼、西冶等装备制造企业达产提能,确保年内现代材料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五是实施清洁能源提速增效工程,坚持把清洁能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抢抓国家实施“双碳”行动战略机遇,推动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构建、项目引育和政策配套,着力构建多能互补、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清洁能源格局。
狠抓生态保护,扮靓柞水发展底色。始终把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守护秦岭祖脉三年行动,持续推进秦岭“五乱”问题常态查、集中纠、回头看,严厉打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统筹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大力实施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项目,坚决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3个标志性战役,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常态开展河道岸线、沟域行洪安全体检,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专项整治,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和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解决耕地、建设用地和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启动GEP、VEP核算,组建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推进林权、水权、用能权等生态权益交易。推动EOD项目落地实施,因地制宜发展林菌、林果等林下经济,持续壮大“森林粮库”,让生态“高颜值”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高价值”。
狠抓城乡融合,增强柞水发展活力。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双向赋能,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共同繁荣。巩固提升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成果,持续加快县城中心片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不断增强城镇管理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全面优化城镇承载能力、服务功能和建设品位。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5个以上。发展“一村一品”,强化乡村CEO培育。抓牢防返贫动态监测,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排查整改,抓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守住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狠抓灾后建设,开启群众美好生活。坚持把群众住房作为灾后恢复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盯时间节点,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叠加使用危房改造、农房保险、应急救灾等补助政策,多措并举抓建设、争分夺秒赶进度,帮助剩余搬迁群众尽快完成房屋装修;配强专业技术力量,严把建筑材料关、建设施工关、工程验收关,强化新建房屋质量和整体风貌指导,让倒房群众5月底前全部喜迁新居,开启新生活、点燃新希望。
加快基础设施恢复。坚持功能恢复与水平提升相结合,推进省道等干线公路建设,快速修复县乡道137.8公里、通村通组路67.9公里、桥梁16座,力争尽早正常通行。采取分片包干、多面施工的办法,高标准恢复鹰嘴石移民安置点、张家坪洞子口段等河堤49.6公里,加快实施金钱河防洪能力提升等项目,全力修复电力通信设施。
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修复水毁高标准农田5100亩,推进木耳大棚恢复建设和改造提升,做好畜禽添栏补槽、特色种植养殖,确保农业高产高效。实施曹坪镇中坪社区泥石流治理等灾害防治项目,全面提升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能力,彻底消除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狠抓改革开放,加快柞水发展步伐。巩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综合资产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县、镇、村一体“三资”管理平台。扎实推进国家环境健康管理、婚俗改革示范区等国省改革试点,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落实“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探索开展教育、医疗、养老等一批切口小、见效快、感知强的微改革,促进发展成果扩面增效。紧盯五大产业链需求点和薄弱点,聚焦康养民宿、装备制造、轻工产业、社会化养老等领域,积极策划系列招商对接活动,开展产业链招商和标准化厂房招商,全年签约项目35个以上,使用内资和外资分别增长10%、6%以上。抢抓高铁时代、西商融合等机遇,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西安都市圈外溢项目、资金,提升县域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全面实施“柞水掌上办”,实行帮办代办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管理,做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落实助企纾困、税费减免、融资支持等政策举措,全年新增“五上”企业14家以上。加大数字政府建设力度,强化政务数据共享,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项目服务保障更高效。
狠抓民生保障,优化柞水发展质量。围绕促进高质量就业增收、增强高品质服务供给、构建高效能治理体系,持续用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办好办实。坚持对内挖潜和对外输出相结合,着力保障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统筹推进道路修复、流域防洪、供水保障、农业提升、公共服务、医疗提升、城乡优化、和美乡村、扩容升级和养老服务“十件民生工程”。积极申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大力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引导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群众。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动态监测、高效处置意识形态、政府债务、金融活动、宗教领域等风险隐患。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大力整合基层网格员力量,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全面从严治党,守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突出抓好政治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和正确政绩观教育,定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以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加强干部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强化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集智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党建项目一线学习交流,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安全稳定等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锲而不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疾,持续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功夫,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着重抓、着力查,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时光如妙笔,在历史转折处,绘就影响深远的鸿篇;时光似明镜,于岁月长河里,映照奋进者的征程。柞水这片土地,积蓄着无限可能,接续奋斗,书写恢宏史诗;伟大征程,召唤新的进发。新的一年,柞水县委、县政府将继续以信念为舟,以实干为帆,以汗水为桨,在发展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齐心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勇立潮头、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柞水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陈晓琴 张莹雪 李 翔 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