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沃野绘新景 乡村展新颜
本报通讯员 齐 苗
文章字数:1637
    春播后的田地与村居构成美丽画卷

  二月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站在田埂上,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一年之计在于春,山阳县中村镇洛峪沟村的农户们已开始为新的一年谋划,整地、播种、施肥……播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喜悦。
  今年58岁的虞荣贤是村里最早响应种植土豆的农户之一。一拿到免费发放的土豆种子,他便抢抓时机忙碌起来。他一边覆盖塑料薄膜一边说:“以前种多了总怕卖不出去,烂在手里糟蹋了。这两年村里帮忙找销路,我就把3亩地都种上了。”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2021年,洛峪沟村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和集中连片的沟峪地貌,积极创建市级马铃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最大程度激发深山地区的发展潜能。洛峪沟村党支部书记杨胜璋表示:“今年全村5个小组372户基本实现了土豆种植全覆盖。为了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我们全力做好物资保障、技术保障和销路保障,确保收获的土豆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前些年,村民种植土豆的积极性不高。村“两委”通过召开院落会、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发放宣传单,逐渐改变了大家的观念。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集中种植。为了最大化提高亩产量,村里从选种、科管到施肥都进行全流程严格把控,并多次邀请县、镇农业技术指导员手把手示范,传授播种、除草、防虫、施肥等技术要领,提升科学种植水平,实现“一田多种、一地多收”的目标,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亩产效益。
  杨胜璋介绍:“今年共免费发放土豆种63吨、薄膜800卷、化肥21吨,集中连片种植土豆453亩,预计群众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他还提到,土豆想卖个好价钱,关键在于上市时机。洛峪沟村的土豆早熟、品相好、上市早,每年5月上旬就抢先进入西安及周边市场,黄土豆软糯的口感深受市场青睐。但即便如此,每年仍有部分土豆销不完。为了增加群众收入,村里在延长产业链上想办法,建成了年产3万公斤的粉条加工厂,将多余的土豆加工成手工粉条,进行包装后销往各地市场,进一步增加农户收益。
  除了产业发展,洛峪沟村的村容村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文明乡风扑面而来。一排排绿篱笆沿着通村水泥路铺展开来,路面干净整洁,灰色的石磨盘透着古朴的气息,彩色的墙绘点缀村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乡村要振兴,文明乡风是底色。近年来,洛峪沟村以巩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为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打造“干净山阳”,深入开展“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在提升外在环境的同时,村里还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探索推行红白喜事会等举措,积极评选“好公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发挥党员干部、乡贤、志愿者的带动作用,激励群众向善向美,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洛峪沟村的外地媳妇徐丹感慨道:“刚来村上那几年,周围人爱喝酒打麻将,短短几年变化很大。现在大家有空就爱看书跳广场舞,业余生活丰富多了。”
  “现在政府给我们配备了垃圾箱和转运车,家家户户门前都干净整洁,公共区域的垃圾不见了,群众都说好!”洛峪沟村保洁员叶冬英说。
  “以前的廖家院子是出名的脏乱差,到处是垃圾、污水、柴堆、粪堆。我们通过‘拆、清、改、建、提、管’一体推进,彻底清理了一处涉及13户的‘五乱’集中堆,建起了中心小广场。”洛峪沟村副主任何大钊介绍。为了倡导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村里还利用院落会、应急广播、宣传单、微信群等方式,全方位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如今,廖家院子房子白了、院子亮了,家家户户门前是干净的石板路、整齐的菜园、洁净的圈舍,屋后是规整的柴棚、干净的厕所。中心小广场上的石磨转动、秋千回荡,院落里鸡鸣狗吠,广场上孩童嬉戏,田地里青菜翠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风光。
  近年来,中村镇加快和美镇区和“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步伐,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干净文明齐步走”活动,累计发放文明新风倡议书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新修旅游厕所、公共厕所3个,打造高家碥、廖家院子示范点2个,通过以点带面,以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振兴的内涵,为中村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