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米村 三把“金钥匙”解锁共富密码
文章字数:950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以创新实践破解发展难题,通过锻造“党建引领聚合力、户主集智汇民声、产业赋能强引擎”三把“金钥匙”,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振兴之路。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6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5.5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3%,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振兴答卷。
构筑红色堡垒 激活发展动能
金米村创新构建“支部领方向、集体搭平台、党员作标杆、群众共参与”的四维联动机制。村党支部立足生态优势,将山坳里的黑木耳培育成产值超5000万元的绿色支柱产业。通过党员“1+N”帮带制度,23名党员致富能手与107户村民结成帮扶对子,用看得见的收益消除群众疑虑。
村民陈庆海曾仅靠打零工挣钱,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并不富裕,自从种了木耳,家庭收入增加了,也不用出门了,如今已发展为木耳产业带头人。更令人欣喜的是,木耳基地本身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创新治理机制 凝聚振兴合力
金米村首创“院落议事”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每月定期举行的“星空夜话”等特色院落会,搭建起干群双向沟通的“连心桥”。2024年累计召开院落会83场,收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建议217条,形成“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办理机制。
这种“众人的事情众人议”的治理模式,使村民参与率从32%跃升至89%,真正实现了“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的观念转变。
数字驱动转型 拓宽共富通道
金米村抓住数字经济机遇,构建“特色农业+电商直播+文旅融合”的立体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首个村级5G智慧木耳大棚,培育陈庆海等本土主播13人,通过“田间直播间、厂房直播间”等创新形式,带动周边4个村,形成木耳产业联盟。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开发木耳副食品、菌棒盲盒等创意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200%,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这种“触网上云”的转型实践,使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让村民真切体会到“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时代变迁。
如今的村文化墙上,三把“金钥匙”的振兴图谱清晰可见: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持续发力,户主集智的治理创新迸发活力,产业赋能的数字转型释放潜力。这个昔日的深山村正以“绿富美”的新姿态,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我们不仅要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更要让乡村的每个细胞都活起来,这才是乡村振兴的真正内涵。”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说。
构筑红色堡垒 激活发展动能
金米村创新构建“支部领方向、集体搭平台、党员作标杆、群众共参与”的四维联动机制。村党支部立足生态优势,将山坳里的黑木耳培育成产值超5000万元的绿色支柱产业。通过党员“1+N”帮带制度,23名党员致富能手与107户村民结成帮扶对子,用看得见的收益消除群众疑虑。
村民陈庆海曾仅靠打零工挣钱,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并不富裕,自从种了木耳,家庭收入增加了,也不用出门了,如今已发展为木耳产业带头人。更令人欣喜的是,木耳基地本身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创新治理机制 凝聚振兴合力
金米村首创“院落议事”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每月定期举行的“星空夜话”等特色院落会,搭建起干群双向沟通的“连心桥”。2024年累计召开院落会83场,收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建议217条,形成“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办理机制。
这种“众人的事情众人议”的治理模式,使村民参与率从32%跃升至89%,真正实现了“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的观念转变。
数字驱动转型 拓宽共富通道
金米村抓住数字经济机遇,构建“特色农业+电商直播+文旅融合”的立体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首个村级5G智慧木耳大棚,培育陈庆海等本土主播13人,通过“田间直播间、厂房直播间”等创新形式,带动周边4个村,形成木耳产业联盟。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开发木耳副食品、菌棒盲盒等创意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200%,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这种“触网上云”的转型实践,使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让村民真切体会到“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时代变迁。
如今的村文化墙上,三把“金钥匙”的振兴图谱清晰可见: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持续发力,户主集智的治理创新迸发活力,产业赋能的数字转型释放潜力。这个昔日的深山村正以“绿富美”的新姿态,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我们不仅要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更要让乡村的每个细胞都活起来,这才是乡村振兴的真正内涵。”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