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引客来
文章字数:2794


本报记者 张 英
黎明破晓,商州区张峪沟“归旅·秦岭深处”民宿项目点上的修缮工人已开始劳作;洛南县的亲农·溪乐谷里,工作人员在精心打理着田园景观,为迎接游客做准备。此时的商洛,处处洋溢着生机,民宿产业也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
这一切得益于我市优越的自然条件:森林覆盖率达69.56%,坐拥金丝峡、牛背梁等5A级景区,年均优良空气天数超330天。得天独厚的环境,不仅孕育出“推窗见绿、枕水而眠”的特色民宿,使之成为游客的心灵栖息地,更让其跃升为乡村文旅新地标。
民宿集群初崛起
早春时节,走进商州区张峪沟,宛如踏入时光深处。这里古树参天,溪水潺潺。踏入东坡院子民宿小院,院里的石板路蜿蜒曲折,两侧是精心打理的花坛,角落处还有一棵粗壮的柿子树,阳光透过即将发芽的枝干照进房间,等待着旅人停歇。旁边的小楼是新建的餐饮区,风格古朴典雅,室内温馨宽敞。
“我们最大的房间可容纳30人进行商务用餐,每个房间都是开放式阳台,客人可以尽情欣赏窗外美景。”前台工作人员介绍。
沿着公路继续往沟里走,在“归旅·秦岭深处”野奢民宿项目点,一组饱经岁月的老屋,正在进行全面修复与翻新,预计5月底完工对外开放。
张峪沟距市区约15分钟车程。商州区瞅准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区位优势,对原本闲置的宅基地进行盘活利用,规划了“林卧秦岭”高端民宿、“良栖山语”合家民宿、“峪见童年”亲子民宿、“秦岭深处”野奢民宿4个民宿点,精心打造出张峪沟品牌民宿集群。
张峪沟民宿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将民宿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目的就是让游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据了解,张峪沟民宿4个项目流转盘活枣园村闲置土地60多亩,村民以土地入股,企业每年按阶梯分红模式给枣园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通过项目实施盘活带动农家乐14家,预计年收益210万元。
“我们累计盘活旧宅102处,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枣园村党支部书记任波介绍,通过务工、联农带农等模式,这个总投资2.63亿元的项目将带动群众增收250多万元。
如今的张峪沟,改造后的民宿和新建的特色餐厅错落有致地隐匿在绿水青山间。在这里,游人既能感受大自然的宁静惬意,又能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情。目前,张峪沟民宿集群的4个区域已陆续对外开放,提供住宿、餐饮、娱乐和会议等多元化服务。
张峪沟的蝶变是商州民宿产业发展的缩影。这几年,依托“国有企业引领建、头部企业示范建、社会资本跟进建、带动群众自发建”的创新模式,全区已形成张峪沟品牌民宿、三岔河乡野民宿、江山景区度假民宿、北宽坪休闲民宿四大民宿产业集群。2024年通过建立GEP核算体系,张峪沟、三岔河民宿集群VEP价值达3.42亿元,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民宿+”多元融合发展
放眼全市,我市民宿产业正实现从传统农家乐到精品聚落、从单一住宿到“民宿+”多元业态的跨越式发展。
走进山阳县天蓬山寨景区,40米高的悬崖腰间,丹青吊脚楼木屋半悬空中。独特的设计和险要的位置,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
“我们一共有18栋独立木屋,每间房的景致都不同,房间的整面墙都是落地窗,可以尽情享受山野美景,晚上可以在茶室品茶、在天台吃火锅。”民宿负责人梓默介绍,这里主要是以山野微度假为主题,入住率在西北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到了夏天,得提前一个月预订。
为提升游客体验,丹青吊脚楼在细节上也下足了功夫。房间内的家具均采用天然木材打造,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此外,民宿还配备了专业的管家团队,为游客提供24小时贴心服务。
除了优质的住宿体验,天蓬山寨景区还积极举办各类特色活动。每到春秋时节,山色斑斓,景区便会举办写生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院校学生、绘画爱好者前来。
夏日夜晚,景区会举办星空音乐会,在璀璨星空下,民间乐队与游客一同欢唱,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山谷间,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视听享受。
天蓬山寨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杨地、户家塬两镇交会处,距山阳县城70公里,因一条逶迤6公里的奇幽峡谷和一座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长300多米的完整石山寨而得名。如今,因为这份天然的“财富”和独具特色的民宿,原本偏僻、人烟稀少的小山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度假区。
品质规模双提升
在民宿品质提升方面,我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的公告》,其中,洛南亲农·溪乐谷获评全国乙级旅游民宿。目前,我市有两家民宿入选国家级旅游民宿,除了亲农·溪乐谷还有柞水阳坡院子·松云山舍。
亲农·溪乐谷位于仓颉文博馆西北方4公里处,以“溪乐谷——山谷里的慢时光”为主题,打造高端田园生活,设有多种设施,可满足40人住宿,是游客回归田园山野、纳凉避暑、减压放松的理想之地。
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目前,我市民宿已形成景区型乡村民宿、山水型乡村民宿和文化型乡村民宿三种类型。全市已建成民宿或民宿集群81家,拥有客房1791间、床位2878张,其中市级精品民宿14家、特色民宿20家,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政策的有力推动。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民宿作为打造康养之都的突破口,结合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将民宿作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的“三大提升工程”之一重点推进。《商洛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将民宿纳入重要产业规划,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洛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商洛市民宿评定标准》等,推动民宿经济朝着规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在运营模式上,我市也在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分离产权与经营权,引入外地成功的民宿运作模式和大量民间资本,由专业运营团队参与民宿建设和管理,培育优质品牌,鼓励低端民宿改造升级为高端民宿,逐步发展出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多种旅游度假住宿设施,打造出柞水西坡秦岭、山阳丹青吊脚楼等一批网红民宿,其中柞水县阳坡院子·松云山舍荣获国家甲级民宿称号。
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西十高铁通车日益临近,商洛即将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这无疑为我市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商洛民宿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部分区域存在同质化竞争,一到淡季,资源闲置率较高。同时,专业运营人才的缺口也比较大。
“一到淡季,客人明显减少,很多房间都空着,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洛南县一位民宿经营者无奈地说。
为突破这些发展瓶颈,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开发四季主题产品以构建全时旅游产业链,将是推动民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方向。
“未来,我们将借助‘民宿+研学’‘民宿+康养’等创新模式,吸引更多追求深度体验的游客,实现从吸引游客流量到让游客真正留下来的转变,努力让‘秦岭最美民宿’成为商洛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山水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从单一住宿功能延伸为生活方式,商洛民宿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当清晨的薄雾轻拂黛瓦白墙,当夜晚的星河洒落在民宿庭院,商洛正用最诗意的方式,讲述着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