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文章字数:843
本报讯 (记者 肖 云)3月3日,商州区残联紧抓全国“爱耳日”契机,联合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及刘湾街道办事处,开办首期中途失聪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培训班,向听力残疾人系统传授听力保护、助听设备维护等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听力残疾人亲属开展带教工作。
这是市残联扎实推进扶残助残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市残联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和发展所需,大力推进残疾人康复、就业、社保等工作,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全力推动残疾人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
市残联聚焦“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完成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4.7万例、辅具补贴3200人,综合康复服务率、辅具平台适配率达97.9%、100%,同比分别增长10.9%、15%。创新探索“康复+托养”一体化工作路径,全年托养照护残疾人1560人次,为599名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为104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以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改革为契机,以“千万工程”示范村为重点,全域建设助残驿站38个,方便残疾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一站式”综合服务。
同时,以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为导向,一人一档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定向举办数据标注、直播带货、电话呼叫、家政护理、非遗草编、食用菌种植等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同步开展访企拓岗、助残送岗、招聘荐岗活动,使3700多名残疾人或其亲属受益;按照企业成规模、产业链条化、赋能可持续、法人有爱心原则,挖掘培育助残增收基地5个、辅助性就业机构3个、美丽工坊和直播产业基地各1个,带动残疾人就业228人;接续实施自主创业和阳光增收项目,为639户残疾人家庭提供生产经营扶持。
此外,按照巩固衔接责任分工,统筹开展残疾人家庭状况调查和入户访视,合力对全市7000多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持应救尽救、应助尽助、应保尽保,资助282名残疾人家庭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为302名困难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为1284名残疾人兑现燃油补贴,为8479名一级肢体和精神障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同时,积极争取司法部门支持,授牌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稳慎化解涉残领域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这是市残联扎实推进扶残助残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市残联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和发展所需,大力推进残疾人康复、就业、社保等工作,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全力推动残疾人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
市残联聚焦“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完成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4.7万例、辅具补贴3200人,综合康复服务率、辅具平台适配率达97.9%、100%,同比分别增长10.9%、15%。创新探索“康复+托养”一体化工作路径,全年托养照护残疾人1560人次,为599名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为104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以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改革为契机,以“千万工程”示范村为重点,全域建设助残驿站38个,方便残疾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一站式”综合服务。
同时,以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为导向,一人一档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定向举办数据标注、直播带货、电话呼叫、家政护理、非遗草编、食用菌种植等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同步开展访企拓岗、助残送岗、招聘荐岗活动,使3700多名残疾人或其亲属受益;按照企业成规模、产业链条化、赋能可持续、法人有爱心原则,挖掘培育助残增收基地5个、辅助性就业机构3个、美丽工坊和直播产业基地各1个,带动残疾人就业228人;接续实施自主创业和阳光增收项目,为639户残疾人家庭提供生产经营扶持。
此外,按照巩固衔接责任分工,统筹开展残疾人家庭状况调查和入户访视,合力对全市7000多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持应救尽救、应助尽助、应保尽保,资助282名残疾人家庭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为302名困难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为1284名残疾人兑现燃油补贴,为8479名一级肢体和精神障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同时,积极争取司法部门支持,授牌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稳慎化解涉残领域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