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探索体医融合新模式 助力康养产业提质增效
苏铁柱 李明
文章字数:1084
  人口老龄化和各类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体医融合”作为一种新式的促进全民健康的新举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将体育等传统的非医疗手段在健康方面的作用加大宣传,发挥其优势,从而促进国民的身体健康。当前,商洛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发展体育产业、康养产业战略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方向一致、目标相同、高度契合。
  商洛全域地处秦岭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具有发展体育康养产业的先天优势。2021年,商洛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发展战略,几年来,全市上下聚焦这一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各类特色生态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加快旅游与生态、温泉、医疗、体育、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民宿康养、体育休闲、房车野营、红色教育、工业旅游、文创研学等新业态,培育了一批度假康养、户外运动、温泉疗养、食疗养生等新业态新产品,聚力打造排球名城、体育赛事名城,加快康养产业创新发展,康养产业呈现出了新气象和新成效。然而,康养产业底子薄、起步晚、增速慢,康养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抓手和载体,商洛应顺势而为抢抓发展机遇,在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创新“体医+康养”模式、提升康养产业效能等方面加大力度,助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健康治理需要更多地采用非药物治疗策略,部分国家率先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实施了运动转诊机制,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处方服务,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具药物处方的同时,针对需要进行运动治疗的患者开具运动处方,并将患者转诊到能够实施运动处方的相关场景,由专业人员实施治疗方案。尽管我国加大了体医融合政策、制度、科研投入,地方与行业实践产生了众多服务模式,但还没有建立标准化的运动转诊服务。商洛可探索开启运动转诊模式先行示范区,充分利用商洛市丰富的气候康养资源开展运动康养服务。
  康养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康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人员培养培训和岗位保障机制。商洛可加强校地合作,通过高校引进康养类博士及高层次人才,完善实践教学场馆设施,加强已有的护理学、康复治疗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应用心理学等医学健康类专业内涵建设。同时,探索订单式定向培养康养人才模式,定向培养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人才。
  近年来,商洛市以体育重点项目为支撑,以精品赛事为牵引,坚持以赛营城、以赛兴业、以赛惠民,先后举办或承办多场次国际赛事,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下一步,在积极开展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拓展城市运动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