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理教育的种子播撒在秦岭深处
文章字数:2143
本报记者 肖 云
开栏语:在国家东西部协作的战略布局下,南京和商洛对口协作历经33年,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及教育医疗帮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期间,来自南京的一群人,带着知识与技能,怀着热忱与爱心,在商洛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教育帮扶,点亮山区孩子的希望之灯;医疗援助,守护商洛百姓的健康防线;农技支持,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将聚焦来自南京的这一群人,讲述他们的动人故事,展现他们的风采,感受他们深沉而伟大的帮扶之情。
“大家闭上眼睛,轻轻触摸细沙,回忆一下童年最开心的场景……”
“现在,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有没有什么祝福想送给未来的自己呢?”
3月6日,张文芳在山阳中学为10位女教师代表作了一次特别的沙盘团体心理辅导。
现场,大家跟随张文芳的引导,在沙盘里摆放沙具,分享感受,每一个人都全心投入、全然放松。活动结束,她们纷纷表示,少了许多焦虑,体验到了久违的平静和喜悦。
2023年8月,张文芳主动向上级申请,离开南京来到山阳中学支教,成为苏陕协作“组团式”帮扶的一分子。
张文芳是一名有着23年心育工作经验的心理专家,初到山阳,她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在这里相对薄弱,“整个县专职心理老师稀缺,大多是学科老师兼职,并且很多人对心理健康没有足够的关注,在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心里的抑郁、焦虑情绪,不能和别人说,说了会觉得没面子、很丢人,这让我感觉帮扶的路并不容易。”
张文芳决定通过国旗下宣讲、心育橱窗、心理专题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一对一个别辅导、心理团辅、心育节等活动,增进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了解;通过师徒结对培养山阳中学专职心理老师,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山阳落地生根、持续发展。
学生对这个来自南京的女老师和她提出的心育理念充满好奇。“最初几个孩子先是跑过来玩一下,和他们交谈时,说到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一些困扰,是很正常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跟我说说,我这里是一个树洞。”张文芳说。
逐渐有学生找到张文芳,跟她倾诉自己的烦恼,也有学生只是一直哭,什么也不说,张文芳总有各种办法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她会微笑着说:“哭了一会儿,有没有觉得好受些?”或是“你看眼泪把口罩都打湿了,要老师帮你换个口罩吗?”
随着了解的深入,张文芳发现不少家长只聚焦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其情感的需要,“孩子心情不好,是没办法学习的,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让孩子将内心积攒的不良情绪通过合适的方式纾解出去。”
“尊重、倾听、接纳、理解,和学生一起探索情绪背后的愿望,是什么样的需求引发了这样的情绪,要看到这个,才能找到症结。”张文芳说。
有一次,学生小涛(化名)找到她,向她诉说了积压许久的心事。原来,小涛的妈妈在外地打工,他和爸爸在老家生活,当小涛在人际关系上遇到难题,就想打电话跟妈妈倾诉一下,谁知妈妈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他,让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胡思乱想。小涛的爸爸对他很好,但并不懂孩子的内心,这让小涛感觉很孤独,对学习也提不起劲。“我先是倾听、共情,然后试着和他一起看看能否换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尝试体会妈妈在外打工的辛苦,也许对妈妈而言,自己生存的压力远大于精神的需求,妈妈督促他学习是希望他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要像妈妈一样吃苦,这背后其实是妈妈对他深深的爱。”
“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家庭养育环境也很重要。”张文芳说,在征求了小涛的同意后,她又约小涛的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父亲并不知道儿子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通过沟通,他很受触动,数度哽咽,对张文芳说:“你是第一个让我落泪的老师,句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能理解我,也让我理解了儿子。”五六次交谈后,笼罩在小涛心头的阴霾消散了,他卸下心理包袱,全心投入学习中。
“高三学习压力大考试多,成绩起起伏伏,有的孩子觉得考大学渺茫,十分苦闷,甚至晚上睡不着觉,如果再加上一些人际关系的困扰,就会影响学习,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发展下去势必害怕上学,不想上学。”张文芳说。
为了给学生减压,张文芳也会作鼓圈团体音乐辅导,“每个学生拿一个乐器,摇铃、鼓、三角铁或者别的,和着不同引领者的节奏,想跳舞也可以跳舞,非常放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愿意主动分享感受,我也适时给一些鼓励、支持。”她说,孩子们往往由开始的紧张不安到最后全身心放松,他们的感受是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而并非说教。
久而久之,张文芳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时,我在街上偶遇他们,他们会十分热情地跑过来拥抱我,在异乡的街头,这让我倍感温暖。”
2024年5月21日,山阳中学心灵驿站及苏陕协作文芳心理工作室正式揭牌。通过这个工作室,张文芳将专业的心理知识惠及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实现心灵的成长与蜕变。她还多次走出校园,在山阳县委机关、城关街办、信访局、残联、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心理减压和关怀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县城,正如点点星火以燎原之势蔓延。
“我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心润和阳,‘和’音同‘合’,意指南京六合区,阳是山阳,就是希望回到南京后,依然可以通过公众号向山阳的师生、家长分享心理知识,或许一段不经意的话,就可能让他们获得滋养,打开心结,走出迷茫。”张文芳说,虽然支教即将结束,但她希望把爱和温暖长久地留在这片土地上。
开栏语:在国家东西部协作的战略布局下,南京和商洛对口协作历经33年,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及教育医疗帮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期间,来自南京的一群人,带着知识与技能,怀着热忱与爱心,在商洛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教育帮扶,点亮山区孩子的希望之灯;医疗援助,守护商洛百姓的健康防线;农技支持,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将聚焦来自南京的这一群人,讲述他们的动人故事,展现他们的风采,感受他们深沉而伟大的帮扶之情。
“大家闭上眼睛,轻轻触摸细沙,回忆一下童年最开心的场景……”
“现在,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有没有什么祝福想送给未来的自己呢?”
3月6日,张文芳在山阳中学为10位女教师代表作了一次特别的沙盘团体心理辅导。
现场,大家跟随张文芳的引导,在沙盘里摆放沙具,分享感受,每一个人都全心投入、全然放松。活动结束,她们纷纷表示,少了许多焦虑,体验到了久违的平静和喜悦。
2023年8月,张文芳主动向上级申请,离开南京来到山阳中学支教,成为苏陕协作“组团式”帮扶的一分子。
张文芳是一名有着23年心育工作经验的心理专家,初到山阳,她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在这里相对薄弱,“整个县专职心理老师稀缺,大多是学科老师兼职,并且很多人对心理健康没有足够的关注,在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心里的抑郁、焦虑情绪,不能和别人说,说了会觉得没面子、很丢人,这让我感觉帮扶的路并不容易。”
张文芳决定通过国旗下宣讲、心育橱窗、心理专题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一对一个别辅导、心理团辅、心育节等活动,增进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了解;通过师徒结对培养山阳中学专职心理老师,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山阳落地生根、持续发展。
学生对这个来自南京的女老师和她提出的心育理念充满好奇。“最初几个孩子先是跑过来玩一下,和他们交谈时,说到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一些困扰,是很正常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跟我说说,我这里是一个树洞。”张文芳说。
逐渐有学生找到张文芳,跟她倾诉自己的烦恼,也有学生只是一直哭,什么也不说,张文芳总有各种办法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她会微笑着说:“哭了一会儿,有没有觉得好受些?”或是“你看眼泪把口罩都打湿了,要老师帮你换个口罩吗?”
随着了解的深入,张文芳发现不少家长只聚焦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其情感的需要,“孩子心情不好,是没办法学习的,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让孩子将内心积攒的不良情绪通过合适的方式纾解出去。”
“尊重、倾听、接纳、理解,和学生一起探索情绪背后的愿望,是什么样的需求引发了这样的情绪,要看到这个,才能找到症结。”张文芳说。
有一次,学生小涛(化名)找到她,向她诉说了积压许久的心事。原来,小涛的妈妈在外地打工,他和爸爸在老家生活,当小涛在人际关系上遇到难题,就想打电话跟妈妈倾诉一下,谁知妈妈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他,让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胡思乱想。小涛的爸爸对他很好,但并不懂孩子的内心,这让小涛感觉很孤独,对学习也提不起劲。“我先是倾听、共情,然后试着和他一起看看能否换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尝试体会妈妈在外打工的辛苦,也许对妈妈而言,自己生存的压力远大于精神的需求,妈妈督促他学习是希望他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要像妈妈一样吃苦,这背后其实是妈妈对他深深的爱。”
“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家庭养育环境也很重要。”张文芳说,在征求了小涛的同意后,她又约小涛的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父亲并不知道儿子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通过沟通,他很受触动,数度哽咽,对张文芳说:“你是第一个让我落泪的老师,句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能理解我,也让我理解了儿子。”五六次交谈后,笼罩在小涛心头的阴霾消散了,他卸下心理包袱,全心投入学习中。
“高三学习压力大考试多,成绩起起伏伏,有的孩子觉得考大学渺茫,十分苦闷,甚至晚上睡不着觉,如果再加上一些人际关系的困扰,就会影响学习,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发展下去势必害怕上学,不想上学。”张文芳说。
为了给学生减压,张文芳也会作鼓圈团体音乐辅导,“每个学生拿一个乐器,摇铃、鼓、三角铁或者别的,和着不同引领者的节奏,想跳舞也可以跳舞,非常放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愿意主动分享感受,我也适时给一些鼓励、支持。”她说,孩子们往往由开始的紧张不安到最后全身心放松,他们的感受是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而并非说教。
久而久之,张文芳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时,我在街上偶遇他们,他们会十分热情地跑过来拥抱我,在异乡的街头,这让我倍感温暖。”
2024年5月21日,山阳中学心灵驿站及苏陕协作文芳心理工作室正式揭牌。通过这个工作室,张文芳将专业的心理知识惠及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实现心灵的成长与蜕变。她还多次走出校园,在山阳县委机关、城关街办、信访局、残联、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心理减压和关怀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县城,正如点点星火以燎原之势蔓延。
“我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心润和阳,‘和’音同‘合’,意指南京六合区,阳是山阳,就是希望回到南京后,依然可以通过公众号向山阳的师生、家长分享心理知识,或许一段不经意的话,就可能让他们获得滋养,打开心结,走出迷茫。”张文芳说,虽然支教即将结束,但她希望把爱和温暖长久地留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