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唤醒内驱力 为健康成长赋能
霍美丽
文章字数:1058
  内驱力,是源自内心的动力,它驱使人们主动追求目标或满足需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内驱力起着关键作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缺乏内驱力,表现出被动学习、对事物缺乏兴趣等,甚至影响孩子的学业成就、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因此,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使其在成长道路上积极前行,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造自主支持的环境。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例如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活动等;在学校,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使其在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内驱力。
  发现并点燃孩子的兴趣火花。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可以尽量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去深化它。对于热爱科学的孩子,可以带他参观科技馆、参加科普讲座等,不断拓展其兴趣,并转化为深入探索的内驱力,使孩子主动汲取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当孩子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更愿意主动去尝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帮助孩子设定合适的目标,让孩子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经验,提升自我效能。同时,在孩子面对困难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具体的指导,而不是直接代劳,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设定明确且合理的目标。为孩子设定目标要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过于简单的目标无法激发动力,而过高的目标会让孩子望而却步。目标应具体、可衡量、有时限,并且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孩子每达成一个小目标获得的成就感,会激励他们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持续推动他们向最终目标迈进。
  给予积极且具体的反馈。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成果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至关重要。反馈应聚焦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过程,而非强调结果。比如“你这次数学作业准确率提高了很多,是因为你认真检查每一道题,这种努力和细心非常棒”,这样具体的反馈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会更愿意重复这些行为。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帮助孩子建立面对挫折的韧性,保持内驱力的持续性。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引导孩子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升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让孩子知道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就,从而将挑战视为提升自我的契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任务,塑造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持续进步的信念。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协同合作,从多个方面入手,逐步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