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诗与远方:外地游客眼里的商洛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1174
  “作为痴迷商洛古文化研究的岭南人,我在《史记》《汉书》《战国策》等典籍的字里行间知晓过这片土地,没想到借着排球赛的契机,让我重新读懂了商洛山水间的千年诗行。”3月23日,在秦岭博物馆旁,来自广州市的王国伟先生高兴地说。
  王国伟曾是广州市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当他得知商洛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女排资格赛,就提前赶了过来。作为商洛外聘的文化专家,王国伟已把商洛当作他的第二故乡,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商洛调研考证古文化遗存上。他敏锐地注意到更衣室门牌上的篆书字体,他说,这个细节暗合了《周礼·考工记》“器械必铭”的古制。
  “据赛事组委会的一位年轻人介绍,他们特意请教了秦岭博物馆专家,将商鞅方升的容积单位换算成现代计量标准,用于精确控制场地温湿度。这种对历史分寸感的把握,让现代体育设施生长出了文化根系。”王国伟说。
  在排球资格赛现场,看到运动员腾空扣杀的瞬间,王国伟突然想起他在他的专著《秦汉洛史》中考证过的蹴鞠画像石。他笑着说:“两千年前,咱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已经用鹿皮缝制球具,在军屯校场开展竞技运动。现在排球场上的英姿,就像那些汉代浮雕的立体复活,只是发髻换成了马尾辫,皮甲变成了运动护膝。”
  在观看排球资格赛的空闲时间,来自云南昆明的杨军先生就近循着四皓公园的苍柏树影,探访正在布展的“秦风楚韵”体育文物特展。最令他震撼的是数字化复原的商於古道军驿接力图,全息投影中驿卒传递文书的场景,竟与排球二传手的战术手势形成镜像般的呼应。这种穿越时空的接续让杨军感慨不已。
  杨军说:“我喜欢陕西这块苍天厚土孕育的厚重文化,尤其是商於古道上的商山四皓,成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隐逸文化诞生地,令人向往。古诗里有‘小桃花树满商山’的诗句,在美好的春天举办排球赛,时间节点选得再好不过了。”
  在丹江公园丹凤苑排球场,杨军偶遇正在做赛前适应性训练的天津女排队员,她们告诉杨军,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让血氧饱和度提升了5%。杨军说,来商洛什么也不做,单是呼吸负氧离子充足的空气就是一种理疗,康养之都,实至名归。
  在市体育场,来自甘肃白银的王学军和家人观看完赛事,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商洛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我很喜欢商洛的气候。现在以赛事促进经济发展,也让商洛成为运动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我打算来商洛投资,在商洛买房子。这次过来,观看排球赛事的同时再实地考察一些项目,一举两得。”
  通过交谈得知,王学军大学毕业选择自主创业,目前已在白银市有了自己的公司,业余时间喜欢看文学书籍。得知商洛有两位茅盾文学奖和一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对商洛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商洛作家的作品。“‘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白居易晚年特别想念他在商山的日子,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商洛不但文化底蕴厚重,而且通过承办各类体育赛事,让这座山水城市更加富有活力和希望,商洛就是外地人眼里的诗与远方。”王学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