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十里坪镇 做优产业促振兴
本报通讯员 张 英
文章字数:934
  阳光明媚,万类滋荣。3月20日,商南县十里坪镇十里坪社区下湾组香菇种植合作社基地大棚内,白色的香菇菌棒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村民们一大早就赶到香菇种植基地,为新一轮的香菇播种忙碌起来。
  “不要摆太密了,留点空间,尽量摆整齐,一次摆10至12个就行了。”香菇种植“土专家”李大林说,“二三月份是香菇培育的好时节,有利于菌种萌发、发菌和培养菌棒。前几天,我们刚下的菌棒,冷却了几天才开始接种。接种人员需要全身消毒,然后才能种菌。”
  香菇接种是香菇种植过程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在基地大棚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1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和消毒手套相互配合,忙着打孔、取菌种、点菌种等,接种完的菌袋被摆成“井”字形。
  近年来,当地村民依靠种香菇致富的不在少数。然而,在2018年,十里坪社区还是十里八乡出名的贫困村,全村近800户村民,贫困户占了四成。“山多地少,年轻人全跑光了,留下的不是老就是病。”村党支部原书记黄泰山说,那时候,村民偶尔也采野香菇,但比较零散卖不上价,常常“三斤鲜菇换不了一斤猪肉”。
  “现在,我每年种两万袋菌棒,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在家种香菇既照顾了年迈的父母,也供养了两个孩子,目前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日子一天天变好。”干河沟口组村民黄金成满脸笑容地说。
  近年来,十里坪社区香菇种植基地自配香菇基料、自制香菇菌棒,向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鲜香菇及干香菇。同时,社区加强品牌塑造,并借助电商平台、线下展销会等多种形式,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组织菇农参加县镇专项技术培训,同时吸纳‘土专家’‘田秀才’加大培养本村乡土技术人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十里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曹宗仁说,近两年,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十里坪社区以做大做强做优香菇产业为抓手,持续在增加农民收入和补齐村集体经济短板上下功夫,持续让香菇产业成为有奔头的富民产业。
  “小香菇能长成大产业,关键在于党组织链整合资源、产业链提升价值、创新链驱动升级、共富链共享成果的‘四链融合’,这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条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益农惠民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正在让更多山坳里的春天绽放出‘金色希
  望’。”十里坪镇党委书记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