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织锦绣 乡村展新颜
文章字数:2648


3月的洛南,春风吹绿了洛河两岸。放眼望去,一项项帮扶政策守牢底线任务,一个个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一处处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洛南大地上徐徐展开。
守牢底线谋发展
一户民宅,两个院落;一半生活,一半经营。在洛源镇桃坪村,按照一楼住村民、二楼住旅客的“一宅两院”民宿模式,对村民空闲房屋进行改造,农房变客房、农民变管家,盘活了农村空闲住宅资源,也增加了群众收入。
多年之前,地处草链岭脚下的桃坪村的村民或许难以想象,今日之桃坪,柏油路蜿蜒盘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成了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桃坪好风景,出门就是河,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茅草割破颈”,这是昔日桃坪村的真实写照。
不过,曾经闹心的乡村环境如今已变成好山好水,脱贫后的桃坪村里,处处是笑脸。
“以前哪能想到现在的生活这么好,我是桃坪村发展变化的受益者。”桃坪村“厨娘民宿”负责人吴锟告诉笔者,如今,他家的民宿一到节假日基本满房,很多客人都是回头客,而且去年的收入比前年多了很多,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厨娘民宿”已经成为桃坪村民宿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0年,桃坪村实现贫困村出列,所有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如今,桃坪村充分利用海拔较高、夏季平均气温约20℃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营以及道地中药材、高山洋芋种植等特色产业,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去年旅游接待量超3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50万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阔步迈上乡村振兴道路,桃坪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8年的不足5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0多万元。
桃坪村的美丽蝶变,是洛南乡村翻天覆地变化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洛南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全面推进网格监测、数据比对、动态管理、精准帮扶和风险防范“五个常态化”,落实兜底式帮扶和开发式帮扶相结合,近八成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洛南突出产业就业帮扶,注重“志智”双扶,做好做活“土特产”文章,纵深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推动各类帮扶资源向重点帮扶村聚合。全县24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把3.8万户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2024年7月,洛南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23年巩固衔接工作考核评估优秀县区”。
壮大产业促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洛南县着力壮大农业全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加,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位于344国道沿线的景村镇,交通便捷,产业兴旺。3月17日,走进景村镇八一村芽苗菜种植基地,立体种植的钢架上摆满苗盘,一盘盘翠嫩细长的沾满水珠,生机勃勃,即将上市。
据了解,目前芽苗菜种植基地已有豌豆、黑豆、萝卜、香椿、花生等7个芽苗菜品种,主要销往酒店、超市和品牌火锅店,产品供不应求,每天生产销售产品1000多公斤,月产值50多万元。
“我们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的芽苗菜产品,把周边群众带动起来代培富氧有机芽苗菜,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达标后基地进行订单回购,以此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增收致富。”芽苗菜种植基地负责人董鹏飞说。
同时,洛南县锚定“多种粮、种好粮”目标,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坚持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粮食生产能力显著跃升、粮食生产条件显著提升、粮食产业效益显著攀升。依托陕西德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着力发展脱水蔬菜、酱腌菜、冻干菜等初加工蔬菜,推动蔬菜储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输等初加工产业建设,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立足资源禀赋,洛源豆腐干、景村黑花生、古城橡子凉粉等充满地域特色、乡土气息的农产品滋润亿万“舌尖”。核桃、羊肚菌、中药材种植以及鼯鼠养殖等,一个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此外,洛南还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制定出台《“洛味缘”农特产品扶持措施》,对筛选出的具有洛南地域特色的20种农特产品进行规范包装推介,赋予农产品特色文化内涵,挖掘土特产的多重价值,充分展示特色产品和品牌形象。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近年来,洛南各地持之以恒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2024年,洛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0元,同比增长7.4%。
挖潜赋能启新篇
走进四皓街道白川社区,一个极具山野风情的新农村在眼前铺展开来:一排排整齐划一、宽敞洁净的新农房让人眼前一亮,房前清澈的小河潺潺流过,屋后绿树环绕绵延远去。
白川社区位于洛南县城西2.5公里处,紧邻洛洪路、242国道过境路,距高速公路入口仅1公里,属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去年以来,通过宜居农房改造、民宿集群建设,白川社区加快城乡融合步伐,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路子。
同时,白川社区还深度挖掘乡村特色,积极盘活闲置农房,打造“豆腐一条街”,并策划开展“农家乐+休闲康养+亲子游戏+果蔬采摘”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此外,白川社区还与正在发展的小渠川、白川至药王一带沟域经济以及营房—连河旅游线路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把农村建设得美好,农民群众才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洛南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2012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迭代升级,于去年启动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洛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6个。计划到2027年,打造市级以上示范点56个,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内外兼修的全面提升。
洛南县积极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多种经营”模式,通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业态发展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结合干净洛南创建、两改两转三促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四大流域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的开展,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活“便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3%,5G和快递服务网点在行政村实现基本全覆盖。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点上有特色、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在洛南的广袤田野上,一个个村庄的华丽蝶变还在持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