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州“集中办公+片区协作”提升监督执纪质效
本报通讯员杨阳
文章字数:1798
  近年来,为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监督执纪工作形势,商州区纪委监委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探索,积极推行和完善“集中办公+片区单元组协作”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监督执纪质效。
  集中办公融合力量
  “以前,派驻纪检监察组在驻在单位各自为战,人员分散,监督力量难统筹,监督质效不高、重点工作推进难。现在大家同处一个办公区域,交流讨论随时随地,信息传递实现‘零时差’,监督办案效率实现了最大化。”这是派驻纪检监察组集中办公后大家的工作感受。
  今年以来,商州区纪委监委持续优化派驻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派驻机构集中办公。区纪委监委调剂324平方米办公场所,供派驻机构集中办公使用。办公场所运行、设施设备配备、人员车辆使用等,均由区纪委监委机关统一保障。在统一阵地的同时,将人事关系、党组织关系、工资关系全部由委机关统一管理,同步实行工作经费统一预算,福利待遇统一保障,干部关心关爱措施统一实施,学习教育培训统一组织,不断增强干部归属感、凝聚力。另外,积极出台《商州区纪委监委集中办公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从信息沟通、调度会商、优势互补、工作联动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做到派驻机构队伍集结,效能集约。
  在集中办公模式下,坚持易地不易责。一方面,各派驻纪检监察组根据被监督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廉政风险点,在被监督单位“三重一大”事项上持续发力,“融入式”指导被监督单位党组织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另一方面,该区纪委监委聚焦破解制约监督的实践难题,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效应和联动协作效能,健全“片区单元组”协作机制,完善“室组地”工作联动指导,确保派驻机构充分释放“集”的优势。合力承担全区范围内的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专项整治等重点任务,有效破解力量分散、监督磨不开情面等难题,不断推动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
  片区协作高效联动
  “张某某案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进展,得益于片区联合监督,合作办案的机制。”在协作区工作例会上,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王华说。
  在理顺集中办公体系基础上,该区纪委监委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管理办法,聚焦主责,积极探索“室组地”深度融合,创新统筹基层监督力量,完善联动监督办案机制。
  商州区纪委监委将全区18个镇(街道)、69家区直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划分为6个片区,按照就近整合、区域划分、便于协作的原则,采取“1名班子成员+1个纪检监察室+2个派驻纪检监察组+3个镇(街道)纪(工)委”的方式,组成“1+1+2+3”协作单元组6个,由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担任单元组组长,直接领导,统一调度,由纪检监察室负责面对面、手把手开展业务指导。
  各协作单元组聚焦重要监督事项、重点专项治理、重点案件办理等,采取联动监督、联合办案、片区协作等方式,实行人员统一调配、案件协同办理和监督共同推进。使监督和办案力量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最大限度凝聚监督办案力量,形成协作配合、优势互补、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
  联动办案破解难题
  “我们收到的问题线索反映问题多,时间跨度长,涉及干部群众多,我们也想尽快解决,可的确有困难。”时任商州区沙河子纪委书记王超向区纪委监委进行了汇报。
  区纪委监委综合研判举报情况后,将信访举报提级转第二协作单元组查办。经协作单元组联合调查,王某某采取虚开发票的形式套取集体资金用于个人消费使用等违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2024年7月,王某某受到违法所得予以没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针对基层监督办案力量薄弱和“熟人社会”实际情况,区纪委监委以“片区协作协办+交叉监督办案”破解干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重要问题线索处置、重点案件查办、关键敏感问题处理等进行集体会商、综合研判,着力提升办案水平。
  片区单元组内根据监督任务轻重、案件疑难复杂程度、办案力量短缺等情况,针对轻微违纪、案情简单的案件,鼓励派驻纪检组、镇(街道)纪(工)委独立办案,提高实战水平;针对案情复杂的案件,由单元组坚持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方式,由单元组组长统筹调配,科学调度,实行单元组人员力量统一调配,信息资源统一共享,调查核实统一组织,共同研判线索细节、案件特点,实行直查直办,集中突破攻坚,节奏同频共振,实现攥指成拳、同向发力。针对行业性、系统性、复杂性的重大疑难案件,6个单元组因各自力量有限,组内无法独立完成时,由委机关主要领导统筹,灵活安排“单元组+单元组”协同配合,共同查办案件。2024年以来,通过协助联动,集中攻坚、靶向治理,共查处案件36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