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照人归
文章字数:1874
晨雾漫过山溪,王德顺摸黑推开了杉木门板。他回头望了眼竹帘里的桂枝,她的咳嗽声像钝刀刮着老葫芦瓢——自打前年帮着改建民宿吸多了石灰粉,夜里总睡不安稳。
五征三轮卡在青石阶前突突打颤。王德顺把信访材料塞进蛇皮袋,底下压着半块锅盔。这车是拿两头猪换的,轰鸣声震得竹梢上的露水簌簌落,车灯劈开雾,惊飞了檐下筑巢的金腰燕。
后视镜突然晃进几点光斑,村主任陈保国的喊声追着尾气飘来:“德顺哥,等哈!”王德顺弓起脊背,油门踩到底。去年暴雨冲垮民宿地基的情景又浮上来,他泡在泥浆里抢运椽木时,陈保国撑着油纸伞说:“维修费得从补贴款里扣。”
“狗东西!”王德顺啐了口唾沫。
车灯扫过路边的老柿树,惊起夜栖的白鹭。车轮碾过青苔突然打滑,王德顺急踩刹车,山核桃滚落车斗。
月光从云缝漏下来,崖边废弃土房上“大干快上”的标语很是清晰。陈保国喘着粗气扒住车把,衬衫被露水洇成深灰色。“镇上新来的书记天明就来……”村主任的方言裹着山雾,黏糊在晨风里。
王德顺攥紧车钥匙,手背青筋鼓得像蚯蚓:“五间民宿的改造补贴,拖了整三年!娃在省城租房结婚,桂枝做手术还是找她舅借的钱!”远处传来麂子的哀鸣,混着三轮车尾气的焦糊味,在鼻腔里搅成团酸楚。
雾忽然涌动起来。穿夹克的身影从土房阴影里走出,胸前的党徽上映着月光:“老乡,我是镇党委书记林远舟。”声音沉稳有力。
村委会的节能灯管滋滋响,林书记展开补贴发放表,虎口处的茧子刮得纸张沙沙响:“省里升级了乡村旅游示范区评级,补贴标准从每户两万涨到三万。”
王德顺盯着文件末端的鲜红公章,突然想起去年秋天跑县信访局的情景。那个抹头油的中年干部跷着二郎腿:“政策在这,自己悟。”复印件上的“暂缓办理”四个字,比农药瓶上的骷髅标还刺眼。
晨雾漫进雕花木窗时,林书记抓把地基土在指间捻:“夯土比例不对,该掺些糯米浆。”他的钢笔尖在晨曦里闪了闪,划掉原先的补贴数额,“冲毁的护坡走地质灾害补贴。”
三轮车突突驶回村口的路上,沾着露水的红头文件在晨风里哗哗响。小赵攥着计算器啪啪按:“加上补贴,总共该补您九万八。”车辙印在铺满松针的盘山道上,压出两道深褐的痕。
当夜林书记再来时,自行车后座绑着台雾化器。“从县医院借的。”他说。月光照见车筐里的八月炸,熟裂的果实露出雪白的瓤。桂枝挣扎着要煮荷包蛋,被他按回竹椅里。牛皮纸袋里的规划图上,“特色民宿集群”几个字墨迹未干。
更深露重,王德顺送客到古庙遗址,远处山腰有灯光如流萤游动。“那是施工队在装景观灯。”林书记的车铃声惊醒了看山犬。吠声惊起夜鸮,翅声搅碎满沟月光,王德顺忽然觉得眼眶发热。那灯光明明还在半山腰,却把心里淤了三年的疙瘩照化了。
重阳节这天,王德顺载着乡亲们开进古镇。车斗里码着“民宿合作社”的土布床单。陈保国穿了件新夹克,正给游客演示打糍粑,木槌砸偏了,溅得满脸洋芋粒。
在信合银行柜台前,王德顺摸着存折上新增的“旅游向导补贴”,听见身后有人抽鼻子。回头看见老篾匠孙瘸子攥着刚取的补贴款,正用袖口抹眼睛:“够给瘫子媳妇买电动轮椅了。”
玻璃门外,林书记在和客商谈山货收购价,山脚下轰隆隆的搅拌机正在铺石板路,水泥浆起起落落。
腊月二十三,王德顺蹲在重新修好的民宿院子里扎灯笼,桂枝举着手机拍短视频,镜头扫过新砌的柴火灶、挂着露水的柿饼串,最后定格在“民宿合作社”的木质招牌上。
除夕守岁时,二十户民宿同时点亮红灯笼。王德顺手机上“云端山居”民宿的后台,星星点灯的预订提示不断闪烁。陈保国举着酒碗:“开春就建研学基地,城里娃来认领共享菜园!”山风裹着爆竹的硫磺味,把笑语送上缀满星子的夜空。
正月十六破晓,第一支徒步队踩着薄霜进山。王德顺给客人递上山核桃茶,瞥见露水未干的木牌上,他认出自己当年信访材料里的字句——“青石阶二百零八级”被描金写成历史掌故,“补偿款纠纷”化作了“干群连心故事”。
谷雨时节,王德顺在民宿顶楼添了座天文望远镜。夜雨初歇时,他常陪客人找北斗七星。某夜桂枝突然轻呼:“当家的,那颗最亮的莫不是……”他顺着她生满茧子的手指望去,见对面山梁的星空下,新落成的希望小学里正亮着晚自习的灯,与银河遥相呼应。
晨光漫过山脊,王德顺在老磨坊前挂上“非遗体验馆”的匾额,石磨槽里流转的不再是苦涩的岁月,而是金灿灿的玉米糁。他摸出那份裱在相框里的信访材料,桂枝笑着往“冤”字上贴了朵干野菊。去年游客最多的季节,这叠发皱的纸张成了“乡村治理展室”里最生动的教案。
远处传来高铁穿越隧道的轰鸣,惊起潭边的白鹭。王德顺知道,那些振翅的身影终将归来,就像他曾经以为永远追不回的补贴款,就像这莽莽青山里每一粒沉睡的种子,都在等一场知时节的好雨。
五征三轮卡在青石阶前突突打颤。王德顺把信访材料塞进蛇皮袋,底下压着半块锅盔。这车是拿两头猪换的,轰鸣声震得竹梢上的露水簌簌落,车灯劈开雾,惊飞了檐下筑巢的金腰燕。
后视镜突然晃进几点光斑,村主任陈保国的喊声追着尾气飘来:“德顺哥,等哈!”王德顺弓起脊背,油门踩到底。去年暴雨冲垮民宿地基的情景又浮上来,他泡在泥浆里抢运椽木时,陈保国撑着油纸伞说:“维修费得从补贴款里扣。”
“狗东西!”王德顺啐了口唾沫。
车灯扫过路边的老柿树,惊起夜栖的白鹭。车轮碾过青苔突然打滑,王德顺急踩刹车,山核桃滚落车斗。
月光从云缝漏下来,崖边废弃土房上“大干快上”的标语很是清晰。陈保国喘着粗气扒住车把,衬衫被露水洇成深灰色。“镇上新来的书记天明就来……”村主任的方言裹着山雾,黏糊在晨风里。
王德顺攥紧车钥匙,手背青筋鼓得像蚯蚓:“五间民宿的改造补贴,拖了整三年!娃在省城租房结婚,桂枝做手术还是找她舅借的钱!”远处传来麂子的哀鸣,混着三轮车尾气的焦糊味,在鼻腔里搅成团酸楚。
雾忽然涌动起来。穿夹克的身影从土房阴影里走出,胸前的党徽上映着月光:“老乡,我是镇党委书记林远舟。”声音沉稳有力。
村委会的节能灯管滋滋响,林书记展开补贴发放表,虎口处的茧子刮得纸张沙沙响:“省里升级了乡村旅游示范区评级,补贴标准从每户两万涨到三万。”
王德顺盯着文件末端的鲜红公章,突然想起去年秋天跑县信访局的情景。那个抹头油的中年干部跷着二郎腿:“政策在这,自己悟。”复印件上的“暂缓办理”四个字,比农药瓶上的骷髅标还刺眼。
晨雾漫进雕花木窗时,林书记抓把地基土在指间捻:“夯土比例不对,该掺些糯米浆。”他的钢笔尖在晨曦里闪了闪,划掉原先的补贴数额,“冲毁的护坡走地质灾害补贴。”
三轮车突突驶回村口的路上,沾着露水的红头文件在晨风里哗哗响。小赵攥着计算器啪啪按:“加上补贴,总共该补您九万八。”车辙印在铺满松针的盘山道上,压出两道深褐的痕。
当夜林书记再来时,自行车后座绑着台雾化器。“从县医院借的。”他说。月光照见车筐里的八月炸,熟裂的果实露出雪白的瓤。桂枝挣扎着要煮荷包蛋,被他按回竹椅里。牛皮纸袋里的规划图上,“特色民宿集群”几个字墨迹未干。
更深露重,王德顺送客到古庙遗址,远处山腰有灯光如流萤游动。“那是施工队在装景观灯。”林书记的车铃声惊醒了看山犬。吠声惊起夜鸮,翅声搅碎满沟月光,王德顺忽然觉得眼眶发热。那灯光明明还在半山腰,却把心里淤了三年的疙瘩照化了。
重阳节这天,王德顺载着乡亲们开进古镇。车斗里码着“民宿合作社”的土布床单。陈保国穿了件新夹克,正给游客演示打糍粑,木槌砸偏了,溅得满脸洋芋粒。
在信合银行柜台前,王德顺摸着存折上新增的“旅游向导补贴”,听见身后有人抽鼻子。回头看见老篾匠孙瘸子攥着刚取的补贴款,正用袖口抹眼睛:“够给瘫子媳妇买电动轮椅了。”
玻璃门外,林书记在和客商谈山货收购价,山脚下轰隆隆的搅拌机正在铺石板路,水泥浆起起落落。
腊月二十三,王德顺蹲在重新修好的民宿院子里扎灯笼,桂枝举着手机拍短视频,镜头扫过新砌的柴火灶、挂着露水的柿饼串,最后定格在“民宿合作社”的木质招牌上。
除夕守岁时,二十户民宿同时点亮红灯笼。王德顺手机上“云端山居”民宿的后台,星星点灯的预订提示不断闪烁。陈保国举着酒碗:“开春就建研学基地,城里娃来认领共享菜园!”山风裹着爆竹的硫磺味,把笑语送上缀满星子的夜空。
正月十六破晓,第一支徒步队踩着薄霜进山。王德顺给客人递上山核桃茶,瞥见露水未干的木牌上,他认出自己当年信访材料里的字句——“青石阶二百零八级”被描金写成历史掌故,“补偿款纠纷”化作了“干群连心故事”。
谷雨时节,王德顺在民宿顶楼添了座天文望远镜。夜雨初歇时,他常陪客人找北斗七星。某夜桂枝突然轻呼:“当家的,那颗最亮的莫不是……”他顺着她生满茧子的手指望去,见对面山梁的星空下,新落成的希望小学里正亮着晚自习的灯,与银河遥相呼应。
晨光漫过山脊,王德顺在老磨坊前挂上“非遗体验馆”的匾额,石磨槽里流转的不再是苦涩的岁月,而是金灿灿的玉米糁。他摸出那份裱在相框里的信访材料,桂枝笑着往“冤”字上贴了朵干野菊。去年游客最多的季节,这叠发皱的纸张成了“乡村治理展室”里最生动的教案。
远处传来高铁穿越隧道的轰鸣,惊起潭边的白鹭。王德顺知道,那些振翅的身影终将归来,就像他曾经以为永远追不回的补贴款,就像这莽莽青山里每一粒沉睡的种子,都在等一场知时节的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