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在秦岭深处撒播爱和希望
本报记者肖云
文章字数:1823
  一年前的2月25日,南京一中高级教师金丽告别了93岁的老父亲和深爱的家人,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抵达镇安中学,开启了一年半的支教生活。“这一天正好是我儿子的生日,所以记得特别清晰。”
  家人的支持是金丽最大的动力。她担起高一年级历史课的教学,编制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表。
  南京一中是南京市直属高中四大名校之一,在40年的教龄中,金丽积攒了丰富的课堂经验,她讲课生动有趣,善用故事、巧设问题、直观教学,是她课堂的一大特点。
  开学第一课,金丽就对高一新生提出了一字要求——“赢”。“这一个字包含了五种意识:亡,危机意识;口,表达意识;月,时间意识;贝,财富意识;凡,平凡心态,我希望学生用这五种意识指导高中生涯,三年后无悔地迈出高中校门。”
  第一节示范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金丽用《鲁滨孙漂流记》的历险故事串起本课,让人耳目一新,给当地老师带来“三新”背景下教育教研教学多层次、全方位的强大冲击。
  暑期,镇安中学整训时,金丽听专家讲了一个汉武帝时期“天心取米”的故事,她便活学活用,在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的教学中,让同学们思考:“天心取米”是当时匈奴人送来的一封挑衅信,如何在每一个字上添加一笔来反击匈奴的掠夺野心?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金丽的循循善诱之下,他们很快拼凑出“未必敢来”的硬刚之词,反映出当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国气势。
  金丽因地制宜,在校园周边寻找仿制了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以此作为鲜活的教具,她还结合商洛的乡土史,比如云盖寺的建造历史等,努力唤起学生的共鸣。
  上另一节示范课“秦的统一”时,金丽从“一朝入长安,一眼望千年”的跪射俑导入,按照“卑秦—强秦—一秦—暴秦—亡秦”的线索,穿插中国最早的家书《黑夫木牍》,到“小吏喜,挑战司马迁”,你怎么看?情境新颖,阶梯设问,生动描绘了秦的短暂历史,获得组内老师“女神”的赞誉。
  金丽还十分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讲“糖的历史”时,她自费买来糖果请每位学生品尝;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除口头表扬之外,她还会奖励一块月饼;在学生考试时,她送去旺旺牛奶和巧克力,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学生们很喜欢我,去年带过的学生还时不时来找我,一米七几的大小伙,还在我面前撒娇。”金丽笑着说。
  金丽牢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她通过为组内老师开设公开课、指导青年教师、提供新教材课件、编印试卷练习、上传高考试卷和学习资源等形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科研成果无私地供大家分享,在南京教育文库镇安行暨镇安中学第二届课堂开放日学术活动上尽心出力。“目前,我已手写了5万字的教案,为组内老师提供了全部课件,有的还同课异构,等我走后,希望能为各位老师提供借鉴。”
  金丽说,南京的市花是梅花,市树是雪松,石塘竹海也是南京一绝。“我要做南京帮扶镇安的梅、松、竹。”她解释道,首先,品格要像腊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尽一切努力,淡泊名利,帮扶学校的贫困生,正如一位受帮扶的学生家长在感谢信中说:“你们的善举不仅让孩子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更在他心中种下了善良和感恩的种子。”其次,行为要像雪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撑起历史组教育教学的大伞。“江苏的新高考改革比商洛早,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我要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带领大家集体备课,毫无保留地传经送宝。”最后,方法上像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教育的根本就是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抓住这个根本,就能给学生以信心与勇气、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我教给学生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学生一旦养成了勤问好学的习惯,那他的成长潜力就会是无限的。”
  迈入花甲之年,金丽的支教生活因身体不适带来了重重考验。因为心血管等基础病,加之新换环境,她的睡眠质量很差,经常头晕、胸闷,她就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因为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导致牙疼,她就做了拔牙处理;因为加班备课、写教案,她患上了飞蚊症,眼睛干涩充血,特别折磨人的是腱鞘炎,手指肿胀,疼痛难忍,根本不能沾一点凉水,她只得做小针刀手术、打封闭针。一年来,她没因此请一天病假。
  2025年1月9日,是金丽退休的日子,镇安县政府、镇安中学为她举办了隆重的庆祝仪式,让她感受到了家乡般的温暖。“退休了,是不是就从帮扶工作转为了‘银龄计划’?”金丽风趣地说。
  去年植树节,金丽和其他帮扶教师在镇安种下了一批碧根果树苗,她期盼着,待到来年,她在镇安带过的学生和这些树苗一样,能亭亭如盖,绿荫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