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庙村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文章字数:780
本报讯 (通讯员 薛 贞)近年来,山阳县漫川关镇板庙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深化“党建+”模式,将其融入基层治理、乡村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全力打造班子强、邻里和、乡村美、村民富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板庙村以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组织建设,通过优化班子结构,实现了班子的年轻化与专业化。同时,严格按照“8+2+X”的建设标准,持续巩固和提升市级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成果,致力于打造“一强五好”党支部,现已被确定为“一类”村党支部,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党建引领下,板庙村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组建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落实“党群联心卡”制度,推行“党建+网格服务”模式,将全村划分为8个治理网格,选聘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员24名,有效畅通了群众诉求、网格员访问的双向沟通渠道。2024年,板庙村组织开展“院落会”“平安夜访”12场次,收集民情民意25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21件,实现了连续12年无信访事件发生,营造了和谐稳定的乡村氛围。
为实现乡村面貌的全面提升,板庙村以“干净创建”为着力点,将全村划分为8个片区,聘请39名公益性岗位人员,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保洁相结合的方式,对通村道路、河道、沟渠、田园及移民小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清洁。板庙村在2023年荣获“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成为乡村生态建设的典范。
板庙村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水鱼、中药材、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00亩、油料作物300亩、连翘和白及等中药材600亩,猪、牛、羊存栏量685头,生产经营性收入占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的18%。同时,创新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天竺饮品、秦南洞泉养殖等龙头企业带动131人就业,户均年增收4.8万元以上。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1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发展之路。
板庙村以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组织建设,通过优化班子结构,实现了班子的年轻化与专业化。同时,严格按照“8+2+X”的建设标准,持续巩固和提升市级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成果,致力于打造“一强五好”党支部,现已被确定为“一类”村党支部,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党建引领下,板庙村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组建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落实“党群联心卡”制度,推行“党建+网格服务”模式,将全村划分为8个治理网格,选聘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员24名,有效畅通了群众诉求、网格员访问的双向沟通渠道。2024年,板庙村组织开展“院落会”“平安夜访”12场次,收集民情民意25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21件,实现了连续12年无信访事件发生,营造了和谐稳定的乡村氛围。
为实现乡村面貌的全面提升,板庙村以“干净创建”为着力点,将全村划分为8个片区,聘请39名公益性岗位人员,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保洁相结合的方式,对通村道路、河道、沟渠、田园及移民小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清洁。板庙村在2023年荣获“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成为乡村生态建设的典范。
板庙村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水鱼、中药材、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00亩、油料作物300亩、连翘和白及等中药材600亩,猪、牛、羊存栏量685头,生产经营性收入占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的18%。同时,创新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天竺饮品、秦南洞泉养殖等龙头企业带动131人就业,户均年增收4.8万元以上。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1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