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深处撒播教育的种子
文章字数:1361

本报记者 南 玺
2018年10月,49岁的赵虹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南京市秦淮区支教团一员,第一次来到秦岭地区的商洛,在丹凤县第三小学开启了为期9个月的支教生活。支教快结束时,面对孩子们不舍的眼神,赵虹向他们保证,退休后一定还来支教!
2024年7月,赵虹办好退休手续后,就着手准备着支教的事情。“我一想到当时的承诺和山区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就觉得自己应该马上行动。”赵虹说,为此她专门联系“蓝鲸之爱”西部支教联盟,成为南京来商支教团队中的一员。就这样,2024年9月,赵虹再次来到商洛,在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成为一名银龄支教老师。
“我热爱教育这份事业,支教也一直是我的梦想,让大山中的孩子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被问到为什么不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而选择到山区支教时,赵虹坚定地说。
初到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赵虹就主动承担起三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尽管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总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面对教学差异、学生水平的挑战,赵虹有过困惑,但她及时改变,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新的班级里,学生人数多,她就大声讲课,嗓子哑了是常事;由于眼睛老化,批改作业需要用其他老师的双倍时间;她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困生无偿补课……
在班级里,赵虹发现很多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比较弱。针对这一现象,她决定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来夯实学生的口算基础。课堂上,她坚持每天利用5分钟的时间开展口算竞赛,引领学生听题、写题、算题,手脑耳并用。再通过有针对性的错题分析,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针对学生们的计算能力较弱的情况,赵虹在班级里会每周进行一次计算能力过关训练,将学习到的方法贯穿其中,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锻炼学生的竖式、递等式计算。此外,她还采取在班级群发布满分学生大合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进取心,让他们更多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段时间后,班上口算满分人数由原先的10余人增加至近50人,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一名老教师,赵虹还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教研活动,上公开课、示范课,指导年轻老师。“我教龄有38年了,对于小学每个阶段学生重点学什么,难点在哪里都有经验,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年轻老师,也能让更多的孩子获益。”赵虹说,她来支教就是想用知识和经验,为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支教不忘立德树人,尤其对待问题学生,要了解、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赵虹说。她利用自己专长,积极与老师们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
赵虹每周都会准备一些小礼物,如本子、笔、尺子、书籍等学习用品,还有小足球、小挂件、棒棒糖等物质奖励,鼓励孩子们积极进取,同时表扬、肯定学生,让他们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谈起赵虹老师,学生们眼中也满是感激。“赵老师教得很仔细,讲知识点的时候也很慢,我们很容易听懂,有不会的问题,赵老师都很耐心认真地给我们解答。我们也会很认真完成赵老师留的作业,就算偶尔没完成,下次也一定会完成,因为不想让老师生气。”学生袁为馨说。
对于支教老师来说,让每一颗种子在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发芽,是责任与使命;对于学生而言,遇见好老师、听好每堂课、学好知识点,是幸运与成长。遇见你,“育”好你,是师生共赴的故事,更是爱和希望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