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社区构建精细化服务体系
文章字数:1174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奇阳)今年以来,柞水县乾佑街道迎春社区党委紧扣党建引领,直面城市党建中“服务不细”的难题,以精细网格治理为基石,秉持服务群众“零距离”理念,持续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全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迎春社区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遵循“网格划分到哪,党组织就建到哪,领导作用就发挥到哪”的思路,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络。积极整合单位、行业等各类资源,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居民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已设立1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带动459名党员投身社区服务。同时,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红色故事会”“老党员讲党史”等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组织生活会参与率显著提高,营造出“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良好氛围。
迎春社区树立“治理共同体”理念,探索“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将基层协商融入社区治理,定期召开协商会议,邀请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专家和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通过“邻里圆桌议事会”“凉亭议事会”“板凳会议”等形式,成功解决下水道堵塞、邻里纠纷等10余件民生问题,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形成共治共享良好局面。构建“志愿服务+”模式,发挥迎春社区志愿服务队优势,聚焦辖区困难人群,以网格化服务为依托,创新帮办代办服务,通过入户走访、设立“流动帮办代办点”等方式,推动服务“就近办”“帮代办”。今年以来,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帮扶25次,服务80余人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按照“高素质、优作风、精业务、强能力”标准,迎春社区组建6支由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以“为民服务零距离 群众办事不出门”为目标,将党建工作嵌入服务群众的各个环节,不定期进社区、进门店、进院落、进家庭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打破传统“坐等”服务模式,主动靠前服务,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熟悉办理流程,动态掌握群众需求,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个性化服务,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老年人需求,与辖区内的餐饮企业、酒店合作探索开设金秋食堂,成功打造“情满三餐·银龄生辉”党建品牌,为老年人群体量身定制“美食套餐”“文娱套餐”“养生套餐”,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制作了送餐卡,为其送餐上门,辐射服务周边5个小区350名老人。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政治素养高、政策情况清、邻里关系好、协调能力强优势,以邻里之间的“熟人好说话”身边典型为着手点,自发成立“政策宣传”“信息收集”“银发调解”小分队,让老年人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居民群众的“贴心人”,让小区老人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实现了辖区老年人与社区管理同频共振、互融共进,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
迎春社区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遵循“网格划分到哪,党组织就建到哪,领导作用就发挥到哪”的思路,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络。积极整合单位、行业等各类资源,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居民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已设立1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带动459名党员投身社区服务。同时,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红色故事会”“老党员讲党史”等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组织生活会参与率显著提高,营造出“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良好氛围。
迎春社区树立“治理共同体”理念,探索“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将基层协商融入社区治理,定期召开协商会议,邀请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专家和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通过“邻里圆桌议事会”“凉亭议事会”“板凳会议”等形式,成功解决下水道堵塞、邻里纠纷等10余件民生问题,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形成共治共享良好局面。构建“志愿服务+”模式,发挥迎春社区志愿服务队优势,聚焦辖区困难人群,以网格化服务为依托,创新帮办代办服务,通过入户走访、设立“流动帮办代办点”等方式,推动服务“就近办”“帮代办”。今年以来,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帮扶25次,服务80余人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按照“高素质、优作风、精业务、强能力”标准,迎春社区组建6支由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以“为民服务零距离 群众办事不出门”为目标,将党建工作嵌入服务群众的各个环节,不定期进社区、进门店、进院落、进家庭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打破传统“坐等”服务模式,主动靠前服务,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熟悉办理流程,动态掌握群众需求,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个性化服务,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老年人需求,与辖区内的餐饮企业、酒店合作探索开设金秋食堂,成功打造“情满三餐·银龄生辉”党建品牌,为老年人群体量身定制“美食套餐”“文娱套餐”“养生套餐”,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制作了送餐卡,为其送餐上门,辐射服务周边5个小区350名老人。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政治素养高、政策情况清、邻里关系好、协调能力强优势,以邻里之间的“熟人好说话”身边典型为着手点,自发成立“政策宣传”“信息收集”“银发调解”小分队,让老年人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居民群众的“贴心人”,让小区老人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实现了辖区老年人与社区管理同频共振、互融共进,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