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技赋能 茶园增收
本报通讯员 刘 妍
文章字数:1042
    在清水的浇灌下茶叶青翠欲滴 (本报通讯员 彭 涛 摄)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春茶采摘时。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千亩生态茶园里,茶农们挎着竹篓穿梭在绿浪间,手指翻飞采摘嫩芽。茶园深处,旋转喷头正喷洒细密水雾。
  “这套系统既能抗旱保收,又为下一茬春茶生长攒足后劲。”竹林关村党总支书记徐海林抹了把汗,手里的鲜叶筐已装得满满当当。
  春季以来,持续的干旱给茶树生长带来不小的“考验”,竹林关村千亩生态茶园种植基地数百个喷灌头同时打开,水流均匀地喷洒到每一株茶树上,嫩绿的茶树在山风的摇曳下尽情“补水”。
  “过去春天最怕晒红天,茶树蔫了只能干着急。”茶园负责人刘传宏说,“现在开机3小时,能浇透500亩地,抵得上过去30人挑两天水。”他边说边蹲在茶垄旁,拧开PE管上的阀门检查水流。
  茶园2022年安装了先进的自动化喷灌系统,建成“山脚引水—山腰蓄水池—山顶调节池”三级提水系统,铺设9公里管网,安装2套智能加压设备,利用抽水蓄能引流银花河水进行灌溉。山脚泵站将水抽至300米高的蓄水池后,依托地势落差形成自然水压,精准输送至每片茶园,不仅有效缓解了高温天气对茶叶的影响,还实现了来年茶叶的稳产增产。
  “这套喷灌设备非常实用,操作简单,可以同时打开数百个喷灌开关,与传统的浇灌方式相比,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量,提高了抗旱效率,并且通过定时定点喷灌,还节约了水资源,茶园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也比较均匀,茶叶长势好,对提升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帮助。”刘传宏开心地说。
  “这几天集中采春茶,我们清晨5点喷灌,既不影响采摘,又能为下一茬春茶萌芽蓄足墒情。”正在分拣茶叶的村民邢大姐抓起一把嫩芽说,“喷灌像下毛毛雨,叶片不伤不沾泥,这几天采的鲜叶全是一级品。”
  正在包装车间忙碌的茶农算起增收账:灌溉让春茶产量同比增加5%,每斤收购价提高3元,3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1500元。车间里,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村民们将印有“福青山桃源茗茶”标识的茶包装箱发往商洛、西安等国内市场。
  截至目前,茶园面积达1000亩,其中龙井43号300亩、白茶(中白一号)200亩、中茶100亩,还有部分陕茶品种,安装喷灌系统共4处,喷头1.4万多个,覆盖面积近千亩。竹林关村把智能灌溉融入茶叶全周期管理,让“节水线”连上“增收链”,让科技红利渗透田间地头,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有了更扎实的注脚。
  夕阳西下,茶山泛起层层绿浪。智能喷头再次启动,水雾中,这些喷灌头或定点喷射,或进行全方位旋转喷射,晶莹的水雾与碧绿的茶树交相辉映,让整片茶园浸润在清凉之中,这个曾为缺水犯愁的茶园,如今正用科技续写“绿叶生金”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