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带来甜蜜生活
文章字数:950
4月16日,走进丹凤县武关镇梨园村东岭组张茂文的蜜蜂养殖场,只见一排排蜂箱在树林下整齐排列,如一栋栋精致的“小别墅”,成群结队的蜜蜂通过蜂箱的小孔飞进飞出,蜂箱内原生态蜂蜜特有的香味弥散开来,沁人心脾。
眼下正是蜜蜂采集花蜜和生产蜂蜜的高产期,对于当年的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只见张茂文认真检查新蜂王出房情况。“蜂王一生中就出来这么一次,要提前观察好,还要及时喂蜂蜜,一般四五天后就要将它跟老蜂王分开。”张茂文说着,还专门拿出收集蜂王的小盒子,是一个类似火柴盒的推拉式小盒子,新蜂王出房后及时换箱,就能保证蜜蜂的存活率。
“我今年70多岁了,但一辈子爱劳动,闲不住。从20多岁就开始养蜂了,养了一辈子蜜蜂。”问起养蜂经历,张茂文打开了话匣子,印象最深的是最开始养蜂时,因为管理不善,冬天蜜蜂全都冻死了。失败的教训惨痛,从那以后,张茂文及时总结经验,冬天把蜂箱放到阳坡,夏天也选择适宜的地方。
“这里到处都是山林,非常适合养蜜蜂,只要科学养护好,就会有收获。我养了50多箱,收入还不错。”张茂文说,最开始在丹凤和商南卖蜂蜜,现在在网上卖一部分,他广州打工的侄女张海霞也帮忙卖,可以销往全国各地。
梨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聪告诉记者,当地的蜂蜜一年收两季,分别是四五月份和八九月份,由于蜜源好,产的蜂蜜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今年的市场价为每公斤130元左右。
梨园村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植物种类繁多,蜜源丰富,非常适合天然、绿色、健康的蜜蜂养殖产业。村干部因地制宜,鼓励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蜜蜂养殖,对有养殖意愿的村民进行养蜂技术培训,并给予每户5箱蜜蜂的补贴。目前全村有30户村民共养殖蜜蜂400多箱,年产蜂蜜量在1200公斤以上,小蜜蜂成了蜂农增收致富的“大蜜方”,也酿造了养蜂人的甜蜜生活。
近年来,为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增加群众致富渠道,武关镇依托武关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县农技中心技术支持的有利条件,通过“大户带动小户”的发展模式,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发展蜜蜂养殖,以点带面推动养蜂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瞄准助农增收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动员更多群众用好地域优势参与养殖。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蜂蜜品牌影响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丹凤县武关镇镇长李昱澎说。
眼下正是蜜蜂采集花蜜和生产蜂蜜的高产期,对于当年的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只见张茂文认真检查新蜂王出房情况。“蜂王一生中就出来这么一次,要提前观察好,还要及时喂蜂蜜,一般四五天后就要将它跟老蜂王分开。”张茂文说着,还专门拿出收集蜂王的小盒子,是一个类似火柴盒的推拉式小盒子,新蜂王出房后及时换箱,就能保证蜜蜂的存活率。
“我今年70多岁了,但一辈子爱劳动,闲不住。从20多岁就开始养蜂了,养了一辈子蜜蜂。”问起养蜂经历,张茂文打开了话匣子,印象最深的是最开始养蜂时,因为管理不善,冬天蜜蜂全都冻死了。失败的教训惨痛,从那以后,张茂文及时总结经验,冬天把蜂箱放到阳坡,夏天也选择适宜的地方。
“这里到处都是山林,非常适合养蜜蜂,只要科学养护好,就会有收获。我养了50多箱,收入还不错。”张茂文说,最开始在丹凤和商南卖蜂蜜,现在在网上卖一部分,他广州打工的侄女张海霞也帮忙卖,可以销往全国各地。
梨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聪告诉记者,当地的蜂蜜一年收两季,分别是四五月份和八九月份,由于蜜源好,产的蜂蜜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今年的市场价为每公斤130元左右。
梨园村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植物种类繁多,蜜源丰富,非常适合天然、绿色、健康的蜜蜂养殖产业。村干部因地制宜,鼓励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蜜蜂养殖,对有养殖意愿的村民进行养蜂技术培训,并给予每户5箱蜜蜂的补贴。目前全村有30户村民共养殖蜜蜂400多箱,年产蜂蜜量在1200公斤以上,小蜜蜂成了蜂农增收致富的“大蜜方”,也酿造了养蜂人的甜蜜生活。
近年来,为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增加群众致富渠道,武关镇依托武关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县农技中心技术支持的有利条件,通过“大户带动小户”的发展模式,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发展蜜蜂养殖,以点带面推动养蜂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瞄准助农增收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动员更多群众用好地域优势参与养殖。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蜂蜜品牌影响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丹凤县武关镇镇长李昱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