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塬村发展食用菌产业
文章字数:831
本报讯 (通讯员 赵 静)近年来,丹凤县竹林关镇张塬村围绕全县“菌药果畜”特色农业总体布局,结合本地群众产业发展实际,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在抓龙头、强科技、育品牌、促增收等4个方面持续发力,食用菌产业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趋于成熟、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张塬村将市场较为稀缺、需求量大,且生长周期短、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食用菌新品种滑子菇作为本村的龙头产业进行培育,通过盘活闲置大棚、实施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丹凤县惟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80万元,在本村建成占地28亩的标准化滑子菇产业园1个。目前,产业园共有出菇棚21个、养菌棚14个,种植菌棒20万袋,同时还配套分料机、全自动装袋机等设备,引进自动化食用菌菌棒生产线1条。张塬村实行“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抓大户、带小户、辐射零散户”工作举措,促成滑子菇企业与9个食用菌种植户签订产品收购协议,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及包装加工销售,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集体资产以及集体经济资金入股企业,带动101户脱贫户稳定分红,2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务工取得务工收入,成功探索出一条企业与村集体、基地及农户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张塬村聚焦科技赋能,通过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两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专家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等科技手段为滑子菇企业赋能增效。目前,产业园已发展成为集菌种繁育、新品种开发、加工、冷链、包装、销售于一体,形成自动化控制、规模化种植、产销衔接顺畅的食用菌产业体系。2024年,全村各类食用菌生产规模150万袋,总产量97.5万公斤,产量较往年增长30%以上。张塬村还整合镇域内各类优质农特产品,打造“竹林关印象”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构建具有竹林关地域特色的食用菌品牌体系,建立符合菌农需求的“网上销售+物流配送”体系,村食用菌产品均实现了订单销售,除销往国内河南、内蒙古等地,还出口至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年销售额500多万元。
张塬村将市场较为稀缺、需求量大,且生长周期短、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食用菌新品种滑子菇作为本村的龙头产业进行培育,通过盘活闲置大棚、实施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丹凤县惟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80万元,在本村建成占地28亩的标准化滑子菇产业园1个。目前,产业园共有出菇棚21个、养菌棚14个,种植菌棒20万袋,同时还配套分料机、全自动装袋机等设备,引进自动化食用菌菌棒生产线1条。张塬村实行“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抓大户、带小户、辐射零散户”工作举措,促成滑子菇企业与9个食用菌种植户签订产品收购协议,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及包装加工销售,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集体资产以及集体经济资金入股企业,带动101户脱贫户稳定分红,2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务工取得务工收入,成功探索出一条企业与村集体、基地及农户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张塬村聚焦科技赋能,通过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两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专家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等科技手段为滑子菇企业赋能增效。目前,产业园已发展成为集菌种繁育、新品种开发、加工、冷链、包装、销售于一体,形成自动化控制、规模化种植、产销衔接顺畅的食用菌产业体系。2024年,全村各类食用菌生产规模150万袋,总产量97.5万公斤,产量较往年增长30%以上。张塬村还整合镇域内各类优质农特产品,打造“竹林关印象”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构建具有竹林关地域特色的食用菌品牌体系,建立符合菌农需求的“网上销售+物流配送”体系,村食用菌产品均实现了订单销售,除销往国内河南、内蒙古等地,还出口至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年销售额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