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烈日下的“送水人”
本报通讯员 倪 娅
文章字数:992
  立夏刚至,骄阳已迫不及待地展露出了夏日的威严,炽热的光芒炙烤着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的大地。西口回族镇地处山区,海拔高、河流少,常年缺水,持续的干旱天气给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严峻旱情,镇党委、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可以接水了!大家排好队,有序取水!”他的吆喝声,成了大院里村民们最安心的“闹铃”。4月份以来,岭沟村党支部书记汪冠鸿带领着村干部,每天穿梭在各个缺水片区。面对持续旱情,岭沟村党支部及时部署、综合分析,成立“党员送水先锋队”,采用“定点送水+送水上门”相结合的方式,为和谐大院、朱家沟及金鸡岭片区等40余户170多位年老体弱老人、妇女儿童送水上门。
  “政府及时给我们送水,解决了我们的用水需求,非常感谢你们的关怀和帮助。”岭沟村村民王德位难掩喜悦之情。
  六旬老人阮英莲看着从送水车水管里流出的涓涓清水,满脸笑容地说:“村上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这些搬迁户临时缺水的问题。”
  青树村搬迁小区位于杨家沟搬迁点片区,共有127户,因天气持续干旱导致水压不足,搬迁点群众的吃水成了大问题。青树村党支部迅速行动,成立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水专班,坚持每天给搬迁点群众送水。“大家不要着急,耐心排队等候,都能接到水的。”送水现场,工作人员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帮群众接水。由于搬迁点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了,留下的基本都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工作专班里的年轻小伙就挨家挨户将水送到家里。
  据了解,西口回族镇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人饮后灌溉”的工作原则,科学有序地推进抗旱救灾工作。每个村成立一支“红色送水团”,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供水方案,采取“定点供水+流动补给”的模式,通过设施修缮、水源共享等措施,指导群众抗旱保春耕,把旱灾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出动应急送水车11辆1000余次,运送“生命之水”超过2万吨,有效解决了300余人的临时饮水困难及600余亩的农作物灌溉难题。
  在抗旱救灾之际,全镇广泛开展了节约用水宣传,依托各种宣传平台,推广阶梯式用水、错峰期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引导群众增强节水意识,开展全民节水行动。
  一车清水,承载着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一句感谢,诉说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依赖。西口回族镇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落到实处,赢得群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