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山村的振兴路
本报通讯员 薛 玮 辛恒卫
文章字数:1536
    孩子们在村口袋公园享受快乐时光

  4月20日,笔者漫步在镇安县铁厂镇西沟口村,只见沿线道路干净整洁,村民房前屋后井然有序,一幅产业旺、环境美、乡风淳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环境整治提颜值
  西沟口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乡村振兴“西沟口样板”。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更是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必要举措。”西沟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国军说,农村“脏乱差”的现状不彻底解决,后续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规划建设、产业壮大等就无从谈起。为此,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分组深入村民家中,上门解释,耐心做思想工作,很快便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示范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如今的西沟口村,道路干净平坦,房屋错落有致,乱堆乱放的现象也没有了,村庄面貌有了明显改善。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还经常带头清理村内主干道两边杂物,群众也纷纷主动加入到环境提升中来。
  “经过改造提升,我们村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像住在公园一样,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得非常开心、非常快乐。”村民匡培明高兴地说。
  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活动中,西沟口村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村道硬化和村庄综合治理,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让乡村文化基础更实,形式更丰富,实现了示范村“颜值”“品质”和“内涵”的有效提升,让乡村建设有“形”更有“魂”。
  设施建设补短板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果如何,村民是直接的见证者。
  西沟口村立足本村实际,按照“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的建设思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村民岑道德谈起村庄的变化,感慨万千:“近几年我们村貌变化确实大,村上打造了‘文明西沟口’主题党建公园,改建了卫生厕所,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我们住着真舒坦。”
  “村里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村民张开明说,河水碧波盈盈,鲜花村前巷尾簇拥盛开,环境变美的同时,大家的幸福指数也提升了。
  2024年,西沟口村“两委”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以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品牌,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整治河道7.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60盏,硬化公路9公里,改厕321户,还修建花园2个、文化舞台1个,新建党建主题广场1个、移风易俗广场1个、文化墙110多平方米,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此外,西沟口村还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植树补绿、见缝插绿,引导群众对房前屋后、道路墙垛等荒废空间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布局建设小广场、小花园、小游乐园等微景观,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转角见美成为现实。同时,村上还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文明和谐新村”为目标,组建了3支90名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扬家风”实践活动,让文明之花在西沟口村盛开。
  发展产业促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西沟口村按照“果药畜蜂菌”五大产业发展思路,深入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西沟口村坚持‘双带双引’产业发展模式,即党员示范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党员引领群众发展林果业和食用菌,让群众学有目标、学有榜样。”杨国军介绍,截至目前,西沟口村发展以天麻、苍术为主的中药材55亩,养羊121只、猪453头、牛30头、蜂200余箱,建设食用菌大棚110个,发展羊肚菌30亩。去年,五大产业收入130万元。
  “下一步,村上还将积极打造集特色民宿、田园营地、餐饮娱乐、农特产品展销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小集群’,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和特色产业饭,走上稳定的增收路。”杨国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