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调纷争 “良方”解心结
文章字数:1763
本报通讯员 匡培印 辛恒卫
在农村经常会出现邻里矛盾以及地界林界、赡养、婚姻等纠纷。近年来,镇安县高峰镇以“三级联动织密网,多元调解促和谐”为抓手,加快聚资源、聚功能、聚服务,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三步诊疗”法,为基层治理精准号脉,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新体系,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片长“出诊”零距离 敲门入户全覆盖
“我这个片就管了20来户村民,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矛盾纠纷,但只要有,我都能随时过去给调解,调解不了的,我就层层上报,想尽办法给村民解决。我会更好地干好这份工作,让我们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近日,高峰镇三台村调解员(片长)范铎说。
为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隐患发生,高峰镇在全镇划分了197个片区,选出了197个片长,依托片区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微事不出片、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推动矛盾隐患预防化解。
片长发挥着社会治理前沿“触角”和“移动探头”作用,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街头小区等,依托“掌上通”APP,及时摸排上传片区的突发事件、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一般问题及时化解处置,复杂问题向村(社区)、镇报告,实现信息共享。2024年以来,全镇片长累计上报动态信息6.71万条,已处置6.71万条。
同时,各片长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把群众利益作为切身利益,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充分利用片长“身处一线、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立足于群众需求,帮群众办事、替群众跑腿、为群众解忧,共办理养老保险认证、隐患排查、救济救助等民生实事226件。针对片区内群众关心的问题、家庭的纠葛等,片长在入户走访时宣传党的政策、公序良俗,并积极普法,提升群众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联动“会诊”把脉向 三级合力解难题
高峰镇还构建了“镇综治中心、村(社区)调解室、组片长巡查”三级响应网络。
针对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五大征迁任务、旅游发展等复杂经济发展形势,高峰镇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对重大项目建设、拆迁安置、旅游设施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纠纷和容易引发群体性信访事件的特殊实情,成立重大项目协调领导小组,注重源头治理;对可能出现的信访矛盾,及时发现、就地研判、着地处置;对难以就地解决的矛盾纠纷,由协调领导小组制定针对性措施,形成“一案一策一专班一抓到底”的模式。目前已累计处理重大项目建设矛盾纠纷21件、旅游发展占地征迁矛盾纠纷7件。
在此基础上,高峰镇坚持镇、村(社区)、组片联席会议研判化解矛盾机制,针对疑难矛盾、信访积案等,协调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乡贤能人等参与,运用法治化思维,面对面沟通,联动分析化解,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确保大事不出镇。
2024年8月,三台村村民黄某某与白某某为堆放杂物发生争吵。白某某在小道旁堆放杂物,阻碍了黄某某的出行,双方各执一词。看到黄、白两家争吵不休,片长范铎调研后发现两家发生争吵是涉及土地权属的问题,他迅速掏出“掌上通”APP上报情况,镇司法所、综治中心、法律顾问以及乡贤贺某一起来到该村,在认真走访的基础上,联合召开了协调会,为两家厘清了地界,乡贤贺某也以邻里情谊对双方苦口婆心相劝,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化解了矛盾。事后黄、白两家成员都表示,多亏调解员有办法,把两家积压了多年的土地权属矛盾给解决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
全面“复诊”防反弹 闭环管理求实效
为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复发反弹升级,高峰镇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回访问效,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按照事心双解的工作目标和谁调处、谁负责、谁回访的工作要求,坚持“一事一回访,一案一评析”,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的形式开展“五问”,问协议履行、问满意程度、问思想动态、问家庭收入、问困难需求,听取当事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和想法。
“帮助我们解决完纠纷之后还会给我们打电话回访,询问我们的想法,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高峰镇东岭村村民杨祖国说。
回访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贴心的服务,还防止已经调处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弹、转化激化、演变升级。
把好“病因”对症下药,党群一心共促和谐。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是检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标尺。高峰镇将继续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充分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为全镇群众构建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努力打造平安、和谐、幸福高峰。
在农村经常会出现邻里矛盾以及地界林界、赡养、婚姻等纠纷。近年来,镇安县高峰镇以“三级联动织密网,多元调解促和谐”为抓手,加快聚资源、聚功能、聚服务,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三步诊疗”法,为基层治理精准号脉,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新体系,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片长“出诊”零距离 敲门入户全覆盖
“我这个片就管了20来户村民,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矛盾纠纷,但只要有,我都能随时过去给调解,调解不了的,我就层层上报,想尽办法给村民解决。我会更好地干好这份工作,让我们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近日,高峰镇三台村调解员(片长)范铎说。
为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隐患发生,高峰镇在全镇划分了197个片区,选出了197个片长,依托片区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微事不出片、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推动矛盾隐患预防化解。
片长发挥着社会治理前沿“触角”和“移动探头”作用,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街头小区等,依托“掌上通”APP,及时摸排上传片区的突发事件、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一般问题及时化解处置,复杂问题向村(社区)、镇报告,实现信息共享。2024年以来,全镇片长累计上报动态信息6.71万条,已处置6.71万条。
同时,各片长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把群众利益作为切身利益,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充分利用片长“身处一线、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立足于群众需求,帮群众办事、替群众跑腿、为群众解忧,共办理养老保险认证、隐患排查、救济救助等民生实事226件。针对片区内群众关心的问题、家庭的纠葛等,片长在入户走访时宣传党的政策、公序良俗,并积极普法,提升群众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联动“会诊”把脉向 三级合力解难题
高峰镇还构建了“镇综治中心、村(社区)调解室、组片长巡查”三级响应网络。
针对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五大征迁任务、旅游发展等复杂经济发展形势,高峰镇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对重大项目建设、拆迁安置、旅游设施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纠纷和容易引发群体性信访事件的特殊实情,成立重大项目协调领导小组,注重源头治理;对可能出现的信访矛盾,及时发现、就地研判、着地处置;对难以就地解决的矛盾纠纷,由协调领导小组制定针对性措施,形成“一案一策一专班一抓到底”的模式。目前已累计处理重大项目建设矛盾纠纷21件、旅游发展占地征迁矛盾纠纷7件。
在此基础上,高峰镇坚持镇、村(社区)、组片联席会议研判化解矛盾机制,针对疑难矛盾、信访积案等,协调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乡贤能人等参与,运用法治化思维,面对面沟通,联动分析化解,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确保大事不出镇。
2024年8月,三台村村民黄某某与白某某为堆放杂物发生争吵。白某某在小道旁堆放杂物,阻碍了黄某某的出行,双方各执一词。看到黄、白两家争吵不休,片长范铎调研后发现两家发生争吵是涉及土地权属的问题,他迅速掏出“掌上通”APP上报情况,镇司法所、综治中心、法律顾问以及乡贤贺某一起来到该村,在认真走访的基础上,联合召开了协调会,为两家厘清了地界,乡贤贺某也以邻里情谊对双方苦口婆心相劝,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化解了矛盾。事后黄、白两家成员都表示,多亏调解员有办法,把两家积压了多年的土地权属矛盾给解决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
全面“复诊”防反弹 闭环管理求实效
为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复发反弹升级,高峰镇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回访问效,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按照事心双解的工作目标和谁调处、谁负责、谁回访的工作要求,坚持“一事一回访,一案一评析”,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的形式开展“五问”,问协议履行、问满意程度、问思想动态、问家庭收入、问困难需求,听取当事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和想法。
“帮助我们解决完纠纷之后还会给我们打电话回访,询问我们的想法,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高峰镇东岭村村民杨祖国说。
回访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贴心的服务,还防止已经调处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弹、转化激化、演变升级。
把好“病因”对症下药,党群一心共促和谐。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是检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标尺。高峰镇将继续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充分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为全镇群众构建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努力打造平安、和谐、幸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