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深入推进殡葬改革
文章字数:880
本报讯 (记者 南 玺 通讯员 毛加波)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广大群众摒弃殡葬陋习,树立文明、节俭、绿色的殡葬新理念,近年来,山阳县以深化殡葬综合改革为抓手,聚焦“强供给、重引导、严管理、优服务”核心任务,构建具有“陕南山区”特色的殡葬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移风易俗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创新之路。
山阳县将殡葬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印发《殡葬改革实施意见》《惠民殡葬奖补制度》等11项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设施建设、市场监管、散埋乱葬治理的制度体系。创新实施“一村一墓一理事会”建设,建成县级殡仪馆1座、公益性公墓7处、殡仪理事会37个,规划镇村级公益性公墓218个,覆盖全县18个镇(街道)。西北首家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建成使用,与县安宁疗护中心、殡仪馆形成服务闭环,集生命教育、生态安葬、临终关怀于一体,拓展构建了从临终关怀到公民身后事办理的有效衔接。
山阳县探索实施“公民身后事一次办”改革,精简流程环节,将户口注销、丧葬补助、医保清算等事项进行集成,通过信息共享方式,做到待遇停发、权属变更、证件(资格)注销、补助兑现等一步到位,避免了兑现不到位侵害群众利益和停发不及时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殡仪理事会制度成效显著,通过“一约四会两榜”机制,开展移风易俗进社区系列宣讲活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殡仪政策法规培训,有效规范丧事办理流程,惠民殡葬政策实现城乡全覆盖,对遗体接运、火化等四项基本服务免费,累计发放奖补资金4.45万元。
面对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等难题,山阳县正着力推进实施“青山守护”行动,加快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进度,完成(2023—2025年)县殡葬设施用地布局规划;深化“文明新风”培育,通过生命教育基地、慈孝文化宣传等载体,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构建“智慧殡管”体系,开发殡葬服务管理平台,实现骨灰存放、墓位使用等动态监管。
目前,山阳县推行的“政策引领+设施建设+服务创新”模式,为山区殡葬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这座秦岭腹地的县城正以文明新风守护绿水青山,书写着新时代民生保障的温暖篇章。
山阳县将殡葬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印发《殡葬改革实施意见》《惠民殡葬奖补制度》等11项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设施建设、市场监管、散埋乱葬治理的制度体系。创新实施“一村一墓一理事会”建设,建成县级殡仪馆1座、公益性公墓7处、殡仪理事会37个,规划镇村级公益性公墓218个,覆盖全县18个镇(街道)。西北首家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建成使用,与县安宁疗护中心、殡仪馆形成服务闭环,集生命教育、生态安葬、临终关怀于一体,拓展构建了从临终关怀到公民身后事办理的有效衔接。
山阳县探索实施“公民身后事一次办”改革,精简流程环节,将户口注销、丧葬补助、医保清算等事项进行集成,通过信息共享方式,做到待遇停发、权属变更、证件(资格)注销、补助兑现等一步到位,避免了兑现不到位侵害群众利益和停发不及时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殡仪理事会制度成效显著,通过“一约四会两榜”机制,开展移风易俗进社区系列宣讲活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殡仪政策法规培训,有效规范丧事办理流程,惠民殡葬政策实现城乡全覆盖,对遗体接运、火化等四项基本服务免费,累计发放奖补资金4.45万元。
面对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等难题,山阳县正着力推进实施“青山守护”行动,加快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进度,完成(2023—2025年)县殡葬设施用地布局规划;深化“文明新风”培育,通过生命教育基地、慈孝文化宣传等载体,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构建“智慧殡管”体系,开发殡葬服务管理平台,实现骨灰存放、墓位使用等动态监管。
目前,山阳县推行的“政策引领+设施建设+服务创新”模式,为山区殡葬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这座秦岭腹地的县城正以文明新风守护绿水青山,书写着新时代民生保障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