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文章字数:968
时下正是玉米、黄豆、蔬菜、中药材等农作物的生产档期,每隔两三周,商州区北宽坪镇广东坪村科技小院便会迎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现场解答群众的生产问题。
2024年7月商洛市首家村级科技小院在广东坪村揭牌以来,科技小院便成为连接“象牙塔”与“泥土地”的桥梁,通过“科技+农业”,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科技小院升级研讨会上,专家团队与村“两委”围绕庭院经济规模化、庭院蔬菜品牌化、特色产业复合化目标,敲定三大行动方案:一是品种改良攻坚,投资60万元建立庭院经济蔬菜品种改良试验区,引进“鲜食甜玉米杂交种”、黄瓜、萝卜、菜豆、西红柿等10个耐储抗病新品系,试点“庭院+农田”错季种植模式,预计亩产提升20%以上;二是立体种植创新,在20户示范户庭院推广“蔬菜+中药材”“筐栽天麻”立体栽培,利用边角地套种玉米、大豆,每亩年增收可达3000元;三是品牌跃升计划,启动“无公害”农产品商标注册,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配套土壤检测仪、农残速测仪等设备,推动蔬菜基地向绿色认证进阶。
不久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凯带领蔬菜研究专家侯丹英、粮经研究专家孙伟势、技术干部王可琳,带着分量十足的“科技大礼包”来到广东坪村科技小院,向村集体捐赠《休闲农业》《优质农产品》《薯类种植》等专业书籍600多册,配套发放甜玉米良种10多斤、蔬菜种子90多包。
“这些书籍就像‘农家课堂’,让俺们足不出户就能学技术、懂管理。”村创业带头致富人王鹏捧着《农产品电商运营手册》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科技小院开设“田间课堂”,组织农户分批学习电商销售技巧。
自科技小院落地以来,广东坪村已实现三大转变,庭院经济从“自给自足”转向“商品经济”,累计发展蔬菜种植示范户50户、中药材套种示范户15户,庭院蔬菜种植面积突破60亩;农产品从“论斤卖”转向“按品销”,通过科技赋能,农户从“单兵作战”转向“抱团发展”,村集体牵头成立商洛守望大山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市1家连锁商超签订直供协议,构建起“科研—种植—销售”闭环链条。
目前,广东坪村科技小院服务模式已涵盖粮食、蔬菜、中草药、药用菌等众多领域,在方便广东坪村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吸引了周边村民前来“取经”。
从物资帮扶到技术下沉,从品种更新到模式创新,科技小院正成为广东坪村乡村振兴的“智慧引擎”,使科技之花在田间地头结出富民硕果。
2024年7月商洛市首家村级科技小院在广东坪村揭牌以来,科技小院便成为连接“象牙塔”与“泥土地”的桥梁,通过“科技+农业”,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科技小院升级研讨会上,专家团队与村“两委”围绕庭院经济规模化、庭院蔬菜品牌化、特色产业复合化目标,敲定三大行动方案:一是品种改良攻坚,投资60万元建立庭院经济蔬菜品种改良试验区,引进“鲜食甜玉米杂交种”、黄瓜、萝卜、菜豆、西红柿等10个耐储抗病新品系,试点“庭院+农田”错季种植模式,预计亩产提升20%以上;二是立体种植创新,在20户示范户庭院推广“蔬菜+中药材”“筐栽天麻”立体栽培,利用边角地套种玉米、大豆,每亩年增收可达3000元;三是品牌跃升计划,启动“无公害”农产品商标注册,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配套土壤检测仪、农残速测仪等设备,推动蔬菜基地向绿色认证进阶。
不久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凯带领蔬菜研究专家侯丹英、粮经研究专家孙伟势、技术干部王可琳,带着分量十足的“科技大礼包”来到广东坪村科技小院,向村集体捐赠《休闲农业》《优质农产品》《薯类种植》等专业书籍600多册,配套发放甜玉米良种10多斤、蔬菜种子90多包。
“这些书籍就像‘农家课堂’,让俺们足不出户就能学技术、懂管理。”村创业带头致富人王鹏捧着《农产品电商运营手册》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科技小院开设“田间课堂”,组织农户分批学习电商销售技巧。
自科技小院落地以来,广东坪村已实现三大转变,庭院经济从“自给自足”转向“商品经济”,累计发展蔬菜种植示范户50户、中药材套种示范户15户,庭院蔬菜种植面积突破60亩;农产品从“论斤卖”转向“按品销”,通过科技赋能,农户从“单兵作战”转向“抱团发展”,村集体牵头成立商洛守望大山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市1家连锁商超签订直供协议,构建起“科研—种植—销售”闭环链条。
目前,广东坪村科技小院服务模式已涵盖粮食、蔬菜、中草药、药用菌等众多领域,在方便广东坪村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吸引了周边村民前来“取经”。
从物资帮扶到技术下沉,从品种更新到模式创新,科技小院正成为广东坪村乡村振兴的“智慧引擎”,使科技之花在田间地头结出富民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