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逐新强引擎 蓄势赋能促发展
文章字数:3762








蝉鸣渐起、绿荫初浓。春夏交替时节,迈步商洛高新区,槐花香甜漫过田埂,碧色的丹江河蜿蜒而过,炎炎的烈日把空气烘得温暖,处处涌动着滚滚热潮。走进格图新型智能数字文旅装备生产项目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厂房外墙美化、附属设施建设,整个现场一片忙碌。伴随着一栋栋旧厂房逐渐翻新,新项目在此落地、生根,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今年以来,商洛高新区紧紧围绕“一都四区”建设总目标,纵深推进“三个年”活动,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1—4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7.9%,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700万元,同比增长28.5%。实现招商引资实际使用资金1.86亿元,同比增长73.83%。
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不以山海为远,方能引来更多“源头活水”。随着产业升级加速、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吸引优质企业、留住企业、助推企业成长,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招商引资“样本”,是商洛高新区永恒的课题。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要求下,商洛高新区积极作为,坚持“老树开新花”的思路,确定了“园区企业招商联合体”“产业基金跟投、金融机构跟贷、政策性资金跟补”的“1+3”招商新机制,不断增强提升商洛高新区项目招引竞争力。
为了摸清家底精准谋划,构建招商资源与目标体系,商洛高新区围绕“3+N”产业链及上下游,对区内可利用土地和各类可用厂房逐一盘点,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了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和目标招引企业,形成了项目承载资源清单,截至目前,在谈项目10个,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打开商洛高新区的招商路线图,从商洛到西安、天津,再到深圳,一条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区内产业布局和精准匹配企业需求的招商线路逐渐清晰起来。招商引资小分队先后奔赴天津天士力、西安领充、西北有色地质矿业等26家企业开展叩门招商。邀请深圳华米时代、深圳市怡合兴有限公司等8批次20人次来访考察。截至目前,分别签约比亚迪年产576万车付气体发生器、华米时代日产50万安时叠片工艺聚合物方形锂离子电池、陆港铁路专用线扩建及其配套设施工程、石灰石粉及脱硫剂生产建设4个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同时,借助招商引资活动,商洛高新区不断拓展国际物流通道,积极促成了商洛陆港“商西欧”班列国际铁路物流通道业务,为全市外贸企业搭建了成本更优、更加安全高效的铁路国际物流平台。
招商引资不仅是简单的企业招引,更是产业生态的培育与构建。商洛高新区紧抓“西商融合”发展机遇,与省投资和贸易促进中心、市政府驻西安办事处等机构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与西安高新区投资合作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西商共建“生产圈”“生活圈”“生态圈”目标,加强两地资源集成。
项目建设后劲十足
招商引资的最终目的是让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筑巢引凤”的同时,商洛高新区高度重视项目的落地和建设工作。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各项要素为支撑,投资增速稳定向好、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真正做到了扩大有效投资。
为持续激活项目建设动能,商洛高新区紧扣主责主业,制定了《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包抓实施方案》,实行部门联合、企业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全周期管理。截至目前,“六库两线一码”平台策划储备项目盘子在库项目114个,总投资368.47亿元;今年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29个,年度计划投资13.09亿元,已开工17个,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0.13%。比亚迪年产576万车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及产气药项目正在办理征地手续,比亚迪年产240万车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及342吨气体发生器产气剂项目、天士力5000吨中药饮片生产仓储建设项目、国蜂蜜水大健康产业园正在有序推进中。
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夯实服务保障根基。商洛高新区制定了《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成立了由6名县级领导、16名科级干部组成的包抓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对“3+N”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进行定点包抓,深入一线协调解决企业用工、手续办理等问题17项,全力推动新建项目早日达产达效。
加大项目谋划申报工作。开展全员项目谋划路演活动,24名领导干部谋划项目77个,总投资266.33亿元。其中,谋划商洛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商洛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商洛高新区电子信息科技园和比亚迪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等专项债项目14个。
持续深化“三进”活动,护航项目用工需求。商洛高新区深入推进“人社进园区、职教进企业、工匠进校区”活动,强化重点企业用工支撑。承办了全市春风行动暨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启动仪式及高新区重点企业用工推荐新闻发布会。通过定期走访企业、精准掌握用工需求,发布企业用工需求清单10次,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3场,发布招聘信息3期,与市内外20家劳务机构建立协作关系,为重点企业招工2587人。开展技能培训237人次、职工岗前培训50人次,均超额完成指标任务,有效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为企业稳定生产提供了人力保障。
以“腾笼换鸟”推动“老树发新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商洛高新区针对园区内的“僵尸”企业、闲置低效资产等开展专项“腾笼换鸟”行动,加快盘活存量用地,为新产业入驻提供便捷的场所。其中,商洛格图新型智能数字文旅装备生产项目所用的厂房便是因原大圣王公司经营不善而闲置的厂房,商洛高新区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重新引进商洛格图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厂房改造。此外,跃迪二期资产过户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静泉社区丹南路提升改造工程欠款、郭家村征地遗留问题等已圆满解决。商丹园区污水处理厂拟于6月底前完成盘活,商洛印象“保交楼”项目顺利推进。一系列盘活存量、化解遗留问题的举措,使得园区内的优质资源得到进一步梳理、整合,如今正焕发勃勃生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个园区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政策力度,更在于整体的发展环境。
自“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商洛高新区聚焦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开展“十个马上”为企服务措施,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致力于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商洛高新区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成效宣传。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指引,锚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目标,紧扣《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商洛市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2025行动方案》要求,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了《商洛高新区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2025行动方案》,聚焦经营主体需求,从激发活力、招商引资、项目管理、服务提质等多维度精准发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不断创新审批机制,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商洛高新区拟定《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通过整合资源、简化流程,打破传统审批模式壁垒,大幅压缩项目审批时限。大力实施并联审批、联审联办、告知承诺等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开工等“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立项、施工许可办理时间均从原来法定工作日缩短至资料齐全当日办结,建设项目开工相关事项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审批办理时限压缩超过10%。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为比亚迪、商洛领充、商洛格图等企业制定详细的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清单,明确各审批环节办理时限、申报材料和注意事项,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有力推动了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持续推行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帮代办、邮寄办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程度。今年以来,累计受理行政审批业务31项,涵盖项目备案、节能审查、道路挖掘占用、施工许可证等,办结率100%。项目备案方面,全面推行线上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提交资料齐全备案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实现“即来即办”。
精准保障项目用地,扫除企业发展障碍。深耕“标准地”改革,筑牢重点项目用地根基。聚焦商洛高新区重点项目用地,按照“标准地”模式完成32.37亩土地移交工作。完成比亚迪年产576万车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及产气药项目一期101亩土地征收。处置低效闲置土地32.469亩。编制了土地储备专项债券2个,申报土地储备专项债券4200万元。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企业发展根基。商洛高新区实施了环南路与商鞅大道交会处、新城四路路口、东兴二路和东兴三路路口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完成静泉路、南新东街热力管网埋设工程,埋设热力管网650米;启动了静泉路“白改黑”工程,目前已完成85%。通过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惠民举措,大大改善了园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企业和辖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硬环境”,为营造商洛高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学谋划资金保障,激活企业发展效率。商洛高新区持续增强“造血”功能,制定《商洛高新区项目资金申报指南》,围绕发改、工信、科技等领域政策资金作了全面归纳梳理,为园区产业投融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组织项目单位申报2025年陕南专项资金、苏陕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项目11个,拟申请资金2.98亿元。充分发挥高新金资产业基金作用,助推领充新能源项目,启用产业基金支持该项目2500万元。
蓄势聚能强引擎,项目潮涌逐浪高。如今,一个个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加紧施工的大项目好项目,激活了商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一批批符合国家战略定位和产业链条的优质企业,撑起了商洛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商洛高新区将紧跟时代的步伐,围绕项目建设的“生命线”,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李 珍 彭亚楠 程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