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村里有了爱心食堂
本报通讯员 苏晓菊
文章字数:1014
  初夏时节,午饭时分,山阳县漫川关镇康家坪村的爱心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老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落座,村干部和志愿者们穿梭其间,为老人递上热气腾腾的餐盘。老人们一边吃着“幸福餐”,一边聊着家常,这场面温馨又幸福,食堂里洋溢着的不仅有饭菜香,更有着浓浓孝老意、邻里情。
  “以前总为吃饭发愁,现在每天都能吃上现成的热乎饭,荤素搭配还不用自己动手!”70多岁的李仁有老人端着餐盘笑着说。李仁有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到饭点常常是随便凑合一下,如今村里的爱心食堂彻底解决了他的用餐难题。
  康家坪村全村274户1056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275人,70岁以上的老人135人。面对独居、空巢老人“做饭难、吃饭愁”的现实困境,村党支部将村集体闲置房屋改造为200平方米的标准化食堂,可同时容纳275位老人就餐。通过“上级补助+村级自筹+社会捐赠+个人自费”的多元筹资模式,食堂实现了可持续运营。
  走进改造一新的爱心食堂,明厨亮灶间飘出诱人香气。厨师陈丽正根据营养师制定的食谱准备午餐:莴笋炒肉片、番茄炒蛋、清炒时蔬,再配上一碗紫菜蛋花汤。“我们每周都要调整菜单,既要考虑老人牙口不好的实际,又要保证营养均衡。”她指着墙上的健康食谱介绍。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群体,食堂还提供个性化订餐服务,真正让老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为确保服务质量,村党支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整合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共同推进食堂运作。通过定期上门检查食材源头、饭菜价格,严把健康卫生关;定期收集意见,持续优化服务,让老人吃得安心、放心。同时,组建由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针对恶劣天气、老人生病等特殊情况,党员志愿者将饭菜送到老人家中,实现养老服务“零距离”。
  食堂隔壁的活动室里,老人们或切磋棋艺,或观看电视,欢声笑语不断。康家坪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医养结合等功能融入食堂建设,配套日间照料室、休息室、文化娱乐室等功能区。定期组织文艺表演、健康义诊、精神关怀等公益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爱心食堂不仅解决“一碗饭”,更吃出邻里情、归属感。
  “我们村将继续完善爱心食堂的管理和服务,不断探索创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乡村发展的成果,让康家坪村爱心食堂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康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徐小成说这话时,远处青山如黛,炊烟袅袅升起,与食堂的灯火交相辉映,在暮色中绘就一幅新时代乡村养老的温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