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大肉类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文章字数:755
本报讯 (通讯员 马 青)肉制品作为高风险食品和大宗消费品,是食品生产监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发力,加大肉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科学部署,夯实责任链条。市市场监管局先后印发《关于开展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的通知》等5项文件,划定时间节点,明确职责分工,确定专人联络,压实工作责任,扎实安排部署全市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严查严管,消除风险隐患。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进货查验、生产加工等关键环节,采用“县区深度自查+市级督帮培训”模式,全面排查肉制品生产主体潜在风险隐患。今年以来,累计检查肉制品生产主体66家次(其中生产企业9家,小作坊57家),经营主体156家次,排查发现问题74个,督促整改问题隐患24个。同时,联合公安部门开展肉制品监督抽检107批次(其中卤汤30批次,牛肉和大肉24批次、生鲜肉31批次、卤肉制品22批次),科学把脉产品质量安全。深挖细查违法线索11条,行政执法立案11起,罚没金额1.9732万元,公开发布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典型案例5起,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
宣教结合,凝聚共治合力。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企业责任、诚信经营、理性消费等主题,发布《致全市肉制品生产经营者的一封信》,开展85场重点宣传活动,制作2000余份宣传海报,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行为线索的通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监督,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同时,组织市、县、所三级联动帮扶,为企业送去政策解读与技术指导,助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创新模式,提升管理水平。镇安县市场监管局探索推行食品小作坊“5S”管理模式,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大管理环节,精准破解肉制品小作坊脏、乱、差等难题,显著提升肉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为行业规范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科学部署,夯实责任链条。市市场监管局先后印发《关于开展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的通知》等5项文件,划定时间节点,明确职责分工,确定专人联络,压实工作责任,扎实安排部署全市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严查严管,消除风险隐患。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进货查验、生产加工等关键环节,采用“县区深度自查+市级督帮培训”模式,全面排查肉制品生产主体潜在风险隐患。今年以来,累计检查肉制品生产主体66家次(其中生产企业9家,小作坊57家),经营主体156家次,排查发现问题74个,督促整改问题隐患24个。同时,联合公安部门开展肉制品监督抽检107批次(其中卤汤30批次,牛肉和大肉24批次、生鲜肉31批次、卤肉制品22批次),科学把脉产品质量安全。深挖细查违法线索11条,行政执法立案11起,罚没金额1.9732万元,公开发布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典型案例5起,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
宣教结合,凝聚共治合力。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企业责任、诚信经营、理性消费等主题,发布《致全市肉制品生产经营者的一封信》,开展85场重点宣传活动,制作2000余份宣传海报,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行为线索的通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监督,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同时,组织市、县、所三级联动帮扶,为企业送去政策解读与技术指导,助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创新模式,提升管理水平。镇安县市场监管局探索推行食品小作坊“5S”管理模式,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大管理环节,精准破解肉制品小作坊脏、乱、差等难题,显著提升肉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为行业规范发展探索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