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山阳县建成标准化零工市场——
架起就业“暖心桥”
本报记者 张 英
文章字数:1319
    山阳县零工市场为群众搭起就业桥梁

    求职者在零工市场登记求职意向

  6月20日,在山阳县零工市场大厅内,只见电子屏上不断刷新着岗位信息,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求职者的各种问题,现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这座6月3日正式揭牌运营的标准化零工市场架起的就业“暖心桥”,为当地灵活就业者带来了新机遇。
  在这里,不少人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35岁的刘文丽就是其中一位。在岗位对接区,她正满脸笑意地与晟乐强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入职协议。原来,刘文丽虽然擅长用电脑,却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收入没有保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来到零工市场。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她的情况并现场登记后,立即安排她与有需求的企业对接。从登记到面试签约,整个流程仅用了15分钟,当天下午,刘文丽便顺利上岗成为公司长期文员。
  “真没想到这么快!月均收入稳定增至2600元,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好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效率我打心底点赞!”刘文丽开心地说。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零工市场?山阳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邓金锋给出了答案:“以前,打零工的人只能在马路边、商场门口等活干,不仅要风吹日晒,还经常因为信息不通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权益也没有保障。现在有了这个零工市场,就是要让大家找工作更正规、更有保障。”
  像刘文丽一样,43岁的李大芳也在这里解决了就业难题。李大芳有着家政服务经验,因为要照顾家庭,一直想找一份离家近、时间灵活、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工作。她在零工市场登记需求后,工作人员持续关注新增岗位。次日,一适合其要求的弹性制家政保姆岗位发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李大芳进行推介。如今,她成功上岗,月工资3000元,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了不错的收入,真正实现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工作人员特别上心!第二天就通知我有新岗位了,时间灵活,能接送孩子,还能有份不错的收入,帮我解决了大难题!”李大芳感激地说。
  零工市场运营一个月,实实在在的成果看得见。数据显示,已促成280余人次就业。其中,110人赴榆林从事季节性挖土豆工作,17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群众满意度达98%。目前,市场累计开发岗位超500个,覆盖10个行业领域,人岗匹配成功率72%,平均求职周期缩短至3天。
  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邓金锋介绍,市场搭建了“线上+线下”的就业服务网络。一方面,建立“零工驿站+线上小程序”双通道,日均登记求职者超40人;另一方面在18个镇(街道)设立就业服务驿站,构建“15分钟求职圈”。
  零工市场高效运转的背后,还有一套贴心的“五心”服务体系。在信息管理上,通过零工、雇主双向实名登记,建立动态数据库,涵盖技能、工种、期望薪资等12项信息,目前已收录500余名零工信息,匹配精准度提升40%;在对接服务方面,线下设立“快速对接窗口”,急单即来即派,平均10分钟完成对接,线上开通“山阳零工之家”微信群和抖音直播带岗,每日发布岗位100余个;在权益保障上,推广《零工用工简易协议》范本,明确工时、报酬等关键条款,配套法律顾问驻场服务;在技能提升上,每月开设免费技能培训班,如母婴护理、短视频剪辑等,颁发结业证书并优先派单;在人文关怀上,市场配备饮水机、充电桩、医药箱等设施,联合县总工会为零工投保意外险。
  从过去在马路边等活干,到现在在正规市场稳定就业,山阳县零工市场正在托起群众的“就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