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思 源 小 学
徐玉虎
文章字数:1345
  三十多年前,我在斜川湾小学烧水。学校有口水井,可惜水质不好,时间久了,师生们满口黄牙,有的学生甚至得了大骨病。村里有口泉,仅供村民饮用,到其他地方拉水,也不方便。几任校长都有打一眼水井的想法,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说,这块地打不出甜水,就都放弃了。
  思校长到任后,向村上递了份报告,村主任没批。村主任为难地说:“不是我不批,就是我批了也没用,村里没资金不说,即便有资金,谁能保证打井过程中不出安全问题?再退一步说,即便安全有保障,就能打出甜水?”
  思校长不死心,就去镇里反映,镇领导的回复跟村主任如出一辙。
  这天,我正在灶房忙活,思校长来跟我商量:“老徐,常言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上边不批,咱就自己打吧?”
  我吃了一惊,说:“咱没有设备啊?”
  思校长笑了,说:“红旗渠不是人工打出来?还有挂壁公路……”
  “打井的师傅从哪里找?”我心里还有疑问。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思校长指了指他自己,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就看你乐意干不?”
  我明白了,忙挺了一下腰杆,说:“校长,我愿意!”
  “有您支持,我就有信心了。”思校长欣慰地点点头,“咱也不能盲目打,我托关系从水利局找个专家,让他先来看看,选个地方。”
  隔了三天,水利局的专家来了,还带了不少仪器,测来测去,最后选在学校东边的围墙外,说那个地方能够打出优质水。
  这下,思校长的信心更足了,在村上借了个闲置的辘轳,又准备了几根支辘轳架子的木桩。之后,我和思校长便开始打井。
  一米,两米……
  有时,我在下面挖,思校长在上面吊土;有时,他在下面挖,我在上面吊土。刚开始,还有不少村民和没课的老师来看热闹,顺便搭把手帮帮忙,新鲜劲一过,三四米了也不见水,他们就不来了,只剩下我和思校长。
  这天,思校长说:“让我下去挖吧。”
  我愣了一下,说:“昨天我在上边吊土,今天该我下井。”
  思校长说:“昨天已经见湿土了,应该很快见水了。我之前打过井,有经验,还是让我下吧。”
  我信以为真,就答应了他。
  思校长下井后没多时,就传来他的喊声:“老徐,有湿泥了,快见水了。吊!”
  我搅动辘轳,来不及倒笼,抓起一把湿泥,激动地对着井口喊:“思校长,是湿泥。”
  思校长在井下激动地回应:“老徐,加油,快成功了。”
  我倒转着辘轳,把笼放回井底,说:“思校长,上来喝点水,吸根烟,歇一歇。”
  我摇着辘轳,把思校长吊上来。他从笼中出来,一下子瘫在地上,像刚从沼泽里爬出来一样,裤子下半截和双脚粘满泥浆……看得出,他太累了。
  等思校长喝了水、吸了烟,又要下井,我说:“思校长,让我下吧。”
  思校长说:“明天你下。”
  我知道拗不过他,只好同意。我倒转辘轳,刚把思校长放到井底,忽然一阵风裹着沙尘刮来,不大一会儿天空黑得像罩了层幕幔。我对着井口喊:“思校长,要下雨了,明天再挖吧。”思校长应道:“再挖几笼,就成了。”
  我正要说什么,忽然听到井下一声闷响,我身子一晃,发现井底塌了。“思校长,思校长!”我趴在井口,朝井下大声喊道。没有回音!我急忙爬上坡,哭喊起来:“救命呀,快来人啊……”
  思校长的追悼会很隆重。不久,村上派人在思校长牺牲的不远处,打了一眼井,甜水。
  在竣工现场会上,镇上书记讲道:“思源同志再过几个月就退休了,他在生命的最后,还在极力解决师生吃水难问题。为了弘扬他无私奉献精神,这口井叫思源井。斜川湾小学从此改名为思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