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闵家河
文章字数:1468
有个学者说:旅游是文化的逃避。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我们结伴从城里逃出,向秦岭深处寻凉。不料英雄所见略同,一路上进山的车辆络绎不绝,不敢踩油门。忽然看见大路边有条小路,我们拧身而去。
这条沟叫闵家河。一进沟,车辆马上少了。路不宽,却很平;河不大,却很清。两边杨柳遮阴,翠竹夹道,石榴花笑脸相迎,红叶李热情洋溢,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房前屋后柴草码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人也不多,到处疏疏朗朗,一派安详。
一路上总有一对花喜鹊身着盛装在低空飞行,为我们引路,又在一个蓝底白字的指示牌上落下,点头翘尾,喳喳直叫。我们驻车一看——祖师洞。安步当车,拾级而上,转眼进入一片白皮松林。周围全是大片的油松林,只此一片换了颜色,白皮上还有一块块红斑,排列有致,斑斓如豹纹,将树木点缀得煞是喜庆。穿过林海来到洞口抬头仰望,巉岩林立,巨石拱卫。岩缝中挣扎着长出一棵硕大的白皮松,覆盖着洞口。因为立地乱石之中,这棵白皮松站立不直,身子向外倾斜,稍显不稳,正好从上方的岩缝中又长出一棵健壮的岩桑,向下伸出一个有力的树枝把松树拦腰抱住,使劲向上揽起,松树腰上勒的沟壕清晰可见。松树有险,桑树相救,一臂之力,化危为安,配合得天衣无缝!
有大树在上边罩着,洞中自然一片清幽,别有一番天地。一座小庙兀立,四周钟乳如巨龙欲飞,深处依稀能听到滴水之声。对面苍松翠柏,有一巨石擎天,如同令旗,真乃风水宝地。难怪民间相传菩提祖师从此路过,发现祥云笼罩,便按下云头在此结庐修行呢!
行行重行行,行至水穷处。驻足观望,这里原来是丹江的另一处源头,过去有飞瀑龙潭的,今年旱得只剩下一个小水潭了,一群蝌蚪划拉不开。一位小个子老汉踱步过来,蹲在核桃树下看水,叹道:今年旱瞎了!听他不是当地口音,便问老家何处,高寿几何?老汉答道,老家镇安东坪,吃食堂时逃难来的。他说这里还不错,天再旱都有收成,今年八十有二,已是儿孙满堂了。
掉头回还,看见河对面有一排凉亭,不觉被吸引过去。木桌木椅,摇椅闲闲,来一个葛优躺,仰望天高云淡,悠悠卷舒。山岭上松林郁郁葱葱,松涛阵阵。不禁想:当年的孟浩然是不是也这样躺着?“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就连诗仙李白都羡慕孟浩然,我们何不步其后尘?
正在发呆,对面来了一个少年,手提一壶开水而来,真是雪中送炭,渴中送梅。少年嗓音才换过来,没说几句话就转身走了,说要复习准备中考。品着清泉清茶,对面又来了一位少妇,笑容可掬,问啥说啥。她姓吴,丈夫也姓吴,但此吴非彼吴,同姓不同氏。一个是清朝初年从广东移民来的,一个是从湖北迁过来的。她爷爷辈还会说广东话,到她这一辈不会说,只能听懂几句了。夫妻俩办了个腾圣养殖合作社,一年卖三百多只羊,有布尔山羊,也有本地品种,能自繁自育,也会防疫接种。说起她的羊来,她滔滔不绝,喜形于色。羊通人性呢,放在山上谁都牵不走,只认她一人。有一天她发现一只羊没回来,找到山上一看,发现那只羊生了四只小羊羔,自己刨了个平台,垫些茸草,小羊羔都三斤多了,她高兴得用背笼背回来。还有一只羊每次下山都衔一撮嫩草,她还以为是没吃饱,原来那只羊径直把草献给了另一只健壮的羊……问她养那么多羊累不累,她轻笑着说,一点都不。每天把羊吆上山,只要管好领导就行了。怎么管?给几个领导戴上项链呗!她言语间颇为自豪,掏出手机点开地图,说这群羊在哪里,那群羊在哪里,定位得清清楚楚。
正说得带劲,对面有人按喇叭,买羊的来了。她笑盈盈飞快而去。我对她说:羊就是美,就是货币。她应声:就是就是。回声在这边,影子在那边。
这条沟叫闵家河。一进沟,车辆马上少了。路不宽,却很平;河不大,却很清。两边杨柳遮阴,翠竹夹道,石榴花笑脸相迎,红叶李热情洋溢,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房前屋后柴草码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人也不多,到处疏疏朗朗,一派安详。
一路上总有一对花喜鹊身着盛装在低空飞行,为我们引路,又在一个蓝底白字的指示牌上落下,点头翘尾,喳喳直叫。我们驻车一看——祖师洞。安步当车,拾级而上,转眼进入一片白皮松林。周围全是大片的油松林,只此一片换了颜色,白皮上还有一块块红斑,排列有致,斑斓如豹纹,将树木点缀得煞是喜庆。穿过林海来到洞口抬头仰望,巉岩林立,巨石拱卫。岩缝中挣扎着长出一棵硕大的白皮松,覆盖着洞口。因为立地乱石之中,这棵白皮松站立不直,身子向外倾斜,稍显不稳,正好从上方的岩缝中又长出一棵健壮的岩桑,向下伸出一个有力的树枝把松树拦腰抱住,使劲向上揽起,松树腰上勒的沟壕清晰可见。松树有险,桑树相救,一臂之力,化危为安,配合得天衣无缝!
有大树在上边罩着,洞中自然一片清幽,别有一番天地。一座小庙兀立,四周钟乳如巨龙欲飞,深处依稀能听到滴水之声。对面苍松翠柏,有一巨石擎天,如同令旗,真乃风水宝地。难怪民间相传菩提祖师从此路过,发现祥云笼罩,便按下云头在此结庐修行呢!
行行重行行,行至水穷处。驻足观望,这里原来是丹江的另一处源头,过去有飞瀑龙潭的,今年旱得只剩下一个小水潭了,一群蝌蚪划拉不开。一位小个子老汉踱步过来,蹲在核桃树下看水,叹道:今年旱瞎了!听他不是当地口音,便问老家何处,高寿几何?老汉答道,老家镇安东坪,吃食堂时逃难来的。他说这里还不错,天再旱都有收成,今年八十有二,已是儿孙满堂了。
掉头回还,看见河对面有一排凉亭,不觉被吸引过去。木桌木椅,摇椅闲闲,来一个葛优躺,仰望天高云淡,悠悠卷舒。山岭上松林郁郁葱葱,松涛阵阵。不禁想:当年的孟浩然是不是也这样躺着?“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就连诗仙李白都羡慕孟浩然,我们何不步其后尘?
正在发呆,对面来了一个少年,手提一壶开水而来,真是雪中送炭,渴中送梅。少年嗓音才换过来,没说几句话就转身走了,说要复习准备中考。品着清泉清茶,对面又来了一位少妇,笑容可掬,问啥说啥。她姓吴,丈夫也姓吴,但此吴非彼吴,同姓不同氏。一个是清朝初年从广东移民来的,一个是从湖北迁过来的。她爷爷辈还会说广东话,到她这一辈不会说,只能听懂几句了。夫妻俩办了个腾圣养殖合作社,一年卖三百多只羊,有布尔山羊,也有本地品种,能自繁自育,也会防疫接种。说起她的羊来,她滔滔不绝,喜形于色。羊通人性呢,放在山上谁都牵不走,只认她一人。有一天她发现一只羊没回来,找到山上一看,发现那只羊生了四只小羊羔,自己刨了个平台,垫些茸草,小羊羔都三斤多了,她高兴得用背笼背回来。还有一只羊每次下山都衔一撮嫩草,她还以为是没吃饱,原来那只羊径直把草献给了另一只健壮的羊……问她养那么多羊累不累,她轻笑着说,一点都不。每天把羊吆上山,只要管好领导就行了。怎么管?给几个领导戴上项链呗!她言语间颇为自豪,掏出手机点开地图,说这群羊在哪里,那群羊在哪里,定位得清清楚楚。
正说得带劲,对面有人按喇叭,买羊的来了。她笑盈盈飞快而去。我对她说:羊就是美,就是货币。她应声:就是就是。回声在这边,影子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