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军装换农装 振兴家乡显担当
文章字数:1507
在秦岭深处的商南县富水镇,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他脱下军装却未卸下担当,扎根乡土十余载,用军人的坚毅与赤诚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镌刻下深深的足迹。他就是商南县富水镇沐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路善成。
1999年12月,18岁的路善成带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积极投身西安武警边防部队。军营里,他积极学习军事技能,严守军营纪律,练就一身正气。退伍后,他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在沐河村先后担任村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等职务。2021年2月,凭着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满腔的赤子情怀,路善成当选为沐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以前的沐河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路善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摸实情,3个月时间里,他跑遍了全村10个村民小组,脚上的胶鞋磨破了两双。“四组河堤年年涨水都被冲毁”“野马沟的路一下雨就没法走”“咱村能不能搞点挣钱的产业”……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群众诉求,成了他推动工作的“指南针”。
“要致富,先修路。”路善成深谙这个道理。2021年夏天,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跑项目、筹资金,启动了四组河堤修复改造工程。施工期间,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协调解决施工难题,晚上还要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有村民不理解:“河堤修得这么高干啥,浪费钱!”他拿着图纸耐心解释:“去年洪水冲毁了多少庄稼,修好河堤不仅保安全,还能护着咱们的良田呢!”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270米坚固的河堤像一条绿色长廊矗立在沐河岸边,从此四组群众再也不用担心汛期安全。
紧接着,路善成又马不停蹄地推进通组路硬化工程。野马沟通组路地处深山,施工难度极大,他带着党员突击队吃住在工地,肩扛手抬运送材料,硬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凿出了1公里长的硬化路。“以前拉点山货出去卖,全靠人背马驮,现在货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路支书给咱修的是‘致富路’啊!”五组村民葛志清说。
2021年以来,路善成先后组织实施了三道岗移民小区1公里道路、一组陈家沟1.2公里道路、二组河西入户路及产业路1.6公里等工程,还在五组、六组新建大桥1座,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是关键。路善成盯上了村里的荒山荒地,经过多方考察比对,决定因地制宜进行粮食种植。四组的70亩低产田曾是“望天收”,他请来农业专家勘察论证,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建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田,如今每亩麦子产量从原来的40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10万多元。
2022年,路善成发起“美家美户”创建活动,带领村民开展环境整治、河道清淤。他带头拆除自家老旧猪圈,带动全村改厕130座,在村道两旁栽种大叶女贞等苗木200多株。如今的沐河村,河水清澈、道路整洁,农家小院鸟语花香。2021年、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1.68万元,从昔日的“空壳村”蜕变为充满活力的“美丽宜居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这是路善成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工作中,他始终严守纪律规矩,坚持廉洁自律、办事公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经常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尤其是脱贫户和困难群众,谁家有矛盾纠纷、谁家有生活困难,他都了如指掌。二组脱贫户陈光进体弱多病,儿子在外打工,他隔三岔五就去看望,帮忙代购药品、送去米面油;三组低保户赵书旺想发展养殖,他跑前跑后帮着申请贴息贷款、联系技术人员。“路支书就像自家兄弟一样,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村民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从橄榄绿到党旗红,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担当。路善成用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精神品格,用汗水浇灌着沐河村的发展沃土。如今的沐河村,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1999年12月,18岁的路善成带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积极投身西安武警边防部队。军营里,他积极学习军事技能,严守军营纪律,练就一身正气。退伍后,他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在沐河村先后担任村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等职务。2021年2月,凭着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满腔的赤子情怀,路善成当选为沐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以前的沐河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路善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摸实情,3个月时间里,他跑遍了全村10个村民小组,脚上的胶鞋磨破了两双。“四组河堤年年涨水都被冲毁”“野马沟的路一下雨就没法走”“咱村能不能搞点挣钱的产业”……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群众诉求,成了他推动工作的“指南针”。
“要致富,先修路。”路善成深谙这个道理。2021年夏天,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跑项目、筹资金,启动了四组河堤修复改造工程。施工期间,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协调解决施工难题,晚上还要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有村民不理解:“河堤修得这么高干啥,浪费钱!”他拿着图纸耐心解释:“去年洪水冲毁了多少庄稼,修好河堤不仅保安全,还能护着咱们的良田呢!”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270米坚固的河堤像一条绿色长廊矗立在沐河岸边,从此四组群众再也不用担心汛期安全。
紧接着,路善成又马不停蹄地推进通组路硬化工程。野马沟通组路地处深山,施工难度极大,他带着党员突击队吃住在工地,肩扛手抬运送材料,硬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凿出了1公里长的硬化路。“以前拉点山货出去卖,全靠人背马驮,现在货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路支书给咱修的是‘致富路’啊!”五组村民葛志清说。
2021年以来,路善成先后组织实施了三道岗移民小区1公里道路、一组陈家沟1.2公里道路、二组河西入户路及产业路1.6公里等工程,还在五组、六组新建大桥1座,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是关键。路善成盯上了村里的荒山荒地,经过多方考察比对,决定因地制宜进行粮食种植。四组的70亩低产田曾是“望天收”,他请来农业专家勘察论证,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建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田,如今每亩麦子产量从原来的40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10万多元。
2022年,路善成发起“美家美户”创建活动,带领村民开展环境整治、河道清淤。他带头拆除自家老旧猪圈,带动全村改厕130座,在村道两旁栽种大叶女贞等苗木200多株。如今的沐河村,河水清澈、道路整洁,农家小院鸟语花香。2021年、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1.68万元,从昔日的“空壳村”蜕变为充满活力的“美丽宜居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这是路善成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工作中,他始终严守纪律规矩,坚持廉洁自律、办事公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经常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尤其是脱贫户和困难群众,谁家有矛盾纠纷、谁家有生活困难,他都了如指掌。二组脱贫户陈光进体弱多病,儿子在外打工,他隔三岔五就去看望,帮忙代购药品、送去米面油;三组低保户赵书旺想发展养殖,他跑前跑后帮着申请贴息贷款、联系技术人员。“路支书就像自家兄弟一样,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村民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从橄榄绿到党旗红,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担当。路善成用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精神品格,用汗水浇灌着沐河村的发展沃土。如今的沐河村,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