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搭建起通往知识殿堂的开放桥梁
张乐
文章字数:1934
  夏日的小城镇安,群山环绕,风景秀丽。集市上人头攒动,各色农产品琳琅满目。一位果农的摊位前围满了顾客,他正热情地介绍着自家果园的特色水果。
  “春天的时候,我记得买了你家的樱桃,那樱桃咋比去年更甜了?”一位顾客好奇地问。
  “这都是科学种植的功劳!”王强笑着回答,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去年,我在开放大学学习了现代农业技术,改进了灌溉系统,采用了科学的施肥方法,果园产量提高了两成呢!”
  作为一名开放大学体系的老师,我对这位果农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近一看,原来是我的学生小田的父亲。看到我,王强热情地打招呼:“张老师,听小田说你教学很有一套,孩子现在可喜欢上学了!”
  闲聊中,我惊讶地发现,这位果农竟然也是开放大学的学员。王强自豪地介绍了他如何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引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幅提升果品质量。“现在周边村的果农都来向我取经呢!”
  这次偶遇让我对开放大学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它不仅服务于知识分子,也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几天后,我在镇上的卫生院看病,遇到了一位名叫李芳的护士。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我们聊起了教育话题。李芳提到她正在学习开放大学护理学专业课程。
  “开放大学对我们这些基层医护人员来说,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李芳说,“它的前身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2012年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标志着电大教育进入新的转型发展阶段。”我惊讶于这位护士对开放大学历史的了解。李芳笑着解释:“我们的课程中有一门《医学教育发展史》中专门介绍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它秉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念,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
  李芳分享了她如何通过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改进了病房管理流程,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原来我只会按部就班地工作,现在我能主动思考如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这种变化,连院长都注意到了。”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我认识了退休的张大爷。张大爷今年已经65岁了,却依然精神矍铄,谈吐不凡。聊天中,我惊讶地发现,张大爷竟然也是开放大学的学员。
  “退休后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学点新东西。”张大爷笑着说,“我在商洛开放大学学习计算机和摄影,现在不仅能用手机和孙子视频聊天,还能拍出漂亮的风景照呢。”
  张大爷向我介绍了商洛开放大学近年来的发展。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地市一级办学机构,它多年来为商洛地区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成为推动商洛地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你看,现在我们这些老年人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张大爷感慨,“还专门为我们这些老年学员开设了适合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很灵活,完全考虑到了我们的学习特点。”
  通过与张大爷的交流,我看到了开放大学在服务地方、服务全民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这所学校不仅关注年轻人的职业发展,也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真正体现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在镇上的图书室,我结识了一位名叫赵梅的年轻女性。赵梅是当地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的老板,同时也是开放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
  “以前只知道埋头做生意,现在通过专业系统学习,我对企业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赵梅说,“课程设置非常科学合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完全契合我们的实际需求。”
  赵梅分享了她如何将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厂运营中,改进了生产流程,提高了员工积极性,使企业效益显著提升。“最重要的是,我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方式也更加系统和科学。这种自身素养的提升,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我被赵梅的经历深深打动。通过与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学员的交流,我看到了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开放大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分享了自己与这些学员交流的经历和感受。我的分享引起了同事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如今,在这个小城,一股学习热潮正在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开放大学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山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与这些学习者的交流,我对教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教学方法更加多元,教育理念更加开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开放大学如同一场春雨,滋润着偏远山区的土壤,让知识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开放大学,为那些渴望成长的人们搭建了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观察和记录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学习者的成长故事,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