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用责任编织出生活美好图景
本报通讯员 齐彦昭
文章字数:1023
  在洛南县保安镇庙底村,53岁的李淑霞是位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妇女。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人,用二十余年的坚守,在家庭的方寸之间,将“责任”与“孝道”写得滚烫。作为妻子,她为常年务工的丈夫守好后方;作为母亲,她为年幼的孩子筑牢成长港湾;作为儿媳,她为高龄多病的公婆撑起一片晴空。
  家庭重担压肩头
  5口之家的生活里,丈夫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孩子尚且年幼,年迈的公婆又因多病需要时刻照拂——沉甸甸的家庭责任,几乎全落在了李淑霞一个人肩上。但她从未被这样的日子压垮: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孩子准备热腾腾的早餐,确保营养均衡;送孩子到校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家打理家务、照料公婆,自婆婆生病以来到生命的尽头,一直都是她陪在婆婆身边尽孝;傍晚接回孩子,还要一边辅导作业,一边准备晚饭,直到深夜才能歇下。年复一年的琐碎与忙碌,她始终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用不抱怨、不退缩的坚韧,为家人撑起了一个安稳温暖的家。
  孝亲敬老不止言
  在李淑霞心中,“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公婆身体不好,她便成了家里的“全职护工”。给婆婆洗衣做饭时,总会记得老人牙口不好,特意把饭菜做得软烂;婆婆需要按时吃药,她每天定好闹钟,从不错过一次;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扶着婆婆在院子里慢慢散步,陪老人说话解闷;定期带婆婆去卫生院做检查,更是雷打不动的习惯。95岁的婆婆常拉着街坊邻居的手念叨:“我这儿媳妇,比亲闺女还贴心!”这份超越血缘的孝心,藏在日复一日的照料里,也藏在老人脸上舒展的笑容里。如今婆婆虽已安详离世,但每当提起她,李淑霞总会红了眼眶,轻声说着:“妈在世时舒心,就是我最大的孝顺。”那份惦念如同院子里的老槐树,默默扎根在岁月里。
  言传身教传美德
  李淑霞的付出,不仅温暖了老人,更在潜移默化中为两个孩子树立了孝亲敬老的好榜样。孩子们看着妈妈每天为家庭操劳,学着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看着妈妈对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也会学着给奶奶端水、捶背。她或许没说过太多大道理,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让“孝亲敬老”“担当奉献”的美德在家庭中自然流淌。这份坚守,也让传统美德在乡邻间传递开来。
  李淑霞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可以修饰,却藏着最动人的力量。她用日复一日地早起晚睡,诠释了“担当”二字的分量;用对公婆胜过亲女的照料,注解了“孝道”二字的温度;更用无声的言传身教,让优良家风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平凡的生活里,用爱与责任编织出了最动人的图景,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乡土间绽放出了持久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