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南县积极搭建“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响应精度,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村务“搬”进小程序 社区治理有新方
本报通讯员 李 行
文章字数:2214
  “孩子马上进入初中需要居住证明,请社区协助办理。”7月1日上午8时49分,商南县城关街道金福湾社区居民姚迪在“云端”党群服务中心“居民说事”上留言。9时01分,社区干部黄东霞在平台回复“已经完成办理”,同时贴出了证明材料的照片。这一幕是商南县创新“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商南县以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为抓手,依托腾讯“村级服务平台”,积极搭建“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响应精度,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径,让村务“搬”进小程序、社区治理有“新方”。
  云端议事推动村民共治
  “各位村民,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我们争取到项目资金对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脏乱差的排水渠进行了加宽、硬化处理,新修建5道拦水坝,可利用水3800立方米。如何让这个排水渠‘变废为宝’发挥最大价值,请大家踊跃建议。”这是不久前,过风楼镇八里坡村党支部书记陶兴宏在村级服务平台“书记议事”上发布的意见征集。
  意见征集发布后,不一会儿就有30多人参与讨论,“鱼藕共养创造集体收入”“作为应急备用水源”等建议得到村民积极支持。在村“两委”和村民的共同商议下,该排水渠最终被用作渔业养殖增加村集体收入。
  “以前,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群众的参与度和融入度一直是个短板。现在有了‘云端’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动动手指就可以了解村上重要事务,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大家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陶兴宏说。
  “村级服务平台”是由农业农村部指导、腾讯公司开发推出的一款公益性微信小程序,除“书记议事”外,平台还设置了“三务”公开、积分制、党群服务日记、村民说事、村庄大事记等板块,功能全面,操作简单,可实现线上来访群众接待、村居集体事务决议等,有效畅通了村民议事渠道,提高了为民服务效率。
  在此基础上,商南县强化对该平台的学习推广应用工作,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拓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渠道,架起党群互动“连心桥”,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共治”。目前,全县128个村(社区)已全部入驻腾讯“村级服务平台”,4.8万多名群众完成激活认证,累计使用平台功能18.2万次以上。
  指尖速办解决民生诉求
  “书记您好,晚上在社区广场打乒乓球时,由于光线太暗,经常看不清楚,建议在乒乓球场附近安装太阳能路灯。”6月24日,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居民李潇在村级服务平台“居民说事”留言。6月28日,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驰在留言下回复“太阳能灯正在安装中”,同时上传了工作人员安装路灯的照片。
  在商南县,这样的互动已经成为各个村(社区)“云端”党群服务中心上的常态。“群众不用出门,轻点手机就能表达需求,社区干部及时反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推动群众办事从‘脚尖跑’到‘指尖办’,这样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能大幅减轻社区干部的工作负担。”张驰说,“云端”党群服务中心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已经成为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渠道。
  在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商南县始终将倾听群众声音、满足群众诉求放在首位,探索建立“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按照“居民说、书记应、两委议、干部办、群众评”五步法,推动群众问题诉求办理意见全线上讨论、处理过程全流程公开、办理结果全村居监督,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窗口”进一步下沉前移,确保基层服务精准到位,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如今,入驻腾讯“村级服务平台”的村(社区)均可在线上完成党组织关系转接、亲属关系证明、生育登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申请等高频事项办理,涉及医保、社保、就业、补贴等多类基层服务。
  量化激励引领乡村新风尚
  邻里乡亲有困难,主动帮忙积10分;遵守村规民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积10分;参加镇村公益活动积5分;响应政策参军入伍积50分……
  “积分制”是村级服务平台的重要功能板块。在富水镇桑树村“云端”党群服务中心主页,从环境整治到乡风文明,从矛盾调解到公益服务,清晰醒目的《村民日常行为积分制细则》处处彰显着乡村治理新活力。
  “我们以《村民公约》为基础,建立村民‘文明积分档案袋’,量化村民对本村发展的贡献。积分多少成为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分红、评选荣誉、兑换物资的重要依据。”桑树村党支部书记吕学敏介绍。
  该村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积分制细则》,创新道德行为正负面清单,将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12大类49项事务纳入评分体系,以“小积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实现乡村外在“颜值”与内在“气质”的双重提升。
  目前,桑树村已有1329户村民开通文明积分档案,累计获得道德积分近9000分,11名村民近期在村级服务平台“积分超市”兑换了电风扇、卫生纸、洗洁精等物品。“过去做好事凭良心,现在还能攒积分换实惠,大伙儿越干越有劲!”村民刘全国滑动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381个文明积分,笑得合不拢嘴。
  在乡村治理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不仅是最终的治理成效,还有悄然转变的社会风貌。商南县坚持以阵地聚民需,将村级服务平台“积分制”与线下“道德银行”文明实践阵地相融合,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建立“一户一档”积分台账,鼓励引导群众分享生活、参与共治,共同抵制红白事大操大办、邻里家庭纠纷、乱搭乱建等突出的旧风陋习。这种以数字化为底色、积分制为纽带的“硬激励”让文明有了可量化的标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