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人生得遇苏东坡
何献国
文章字数:1897
  从抖音上网购了一本意公子的新书《人生得遇苏东坡》。这本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采取切换、跳跃、碎片式文字组合的方式,解读了苏东坡充满传奇、悲剧、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人生。这不是一本苏东坡传记,也不是一本学术论著,这是一本作者带着对命运无限的疑问和追寻和苏轼穿越千年的一场对话。作者把这些宝贵的资料串联起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近距离走近这位人格魅力近乎完美到极致的文学大师。
  记得学生时代,对苏东坡最有记忆的莫过于他的《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他豪放的诗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作为古代文坛文学巨匠,苏轼留下很多优秀的作品,但在今天他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学贡献,而是他的诗词中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他的豪放、率真、豁达、乐天的人生智慧已成为治愈当代人精神疾病的一剂良药,以至于有人发出“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的感慨。
  有人说苏东坡堪称中国古代文人的天花板,他曾获北宋开国一百年最高等级制科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妥妥的“学霸”,几乎没有人能超越。诗、词、散文、书法、绘画,他样样擅长,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全能型文人一点也不为过。
  “天涯何处无芳草”“春宵一刻值千金”“腹有诗书气自华”“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心安处是吾乡”“切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些金句都出自苏轼之口。再比如“胸有成竹”“河东狮吼”“出人头地”“大智若愚”等这些成语也是因为苏东坡才有的。苏东坡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之大,简直可以用“国民老公”来形容,上自皇帝太后,下到黎民百姓,只要他的文章一出,全城追捧。宋人笔记里有个记载,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的时候,邻居有个女子,每天在苏东坡窗下听他读书,后来,家人跟她说:“你年龄也到了,该嫁了。”那女子说:“如果要嫁,就嫁学问如苏东坡那样的人。”结果,她没等到这样的人,活活等到老死。可见苏东坡的魅力是何等之大。还有一个关于苏轼的记载说,有个姓章的男子娶了一个漂亮老婆,却把老婆晾在一边,天天晚上通读苏东坡文集,老婆实在受不了就说:“你干脆和苏东坡文集过去吧!”
  魅力四射的苏东坡,仕途却是起落沉浮,坎坷多舛。他为官的40多年,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贬谪的路上,但可贵的是,每到一处,他都能随遇而安,把绝境里的日子过成神仙般的存在。被贬蛮荒的岭南黄州,他借居村民的茅草房,白天和老百姓开荒种田,晚上和朋友喝酒吟诗,还以东坡居士自称,度过了许多苦楚寂寞的日子。他苦中作乐,发明了流传百世的美食“东坡肉”“东坡肘子”,传闻在中国历史上,有60多道菜肴因他而产生。他主政杭州时,修建的西湖堤坝被后人称为苏堤,至今犹在,成为一处最悠闲坚固的民心工程。他的亲民爱民,和周围群众打成一片的公仆本色,真的令当今那些不作为,不上进的官员们汗颜。
  从《人生得遇苏东坡》这本书中,可以看出苏轼率真、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尤其在人生低谷超强的自愈能力的确值得人们学习。苏东坡不是神,他也有恃才傲物的轻狂,更有跌下神坛的剧痛,甚至有跳湖一了百了的绝望,但他在生命的每一场体验中都能把自己唤醒。他寄情笔墨,写出大量文学作品、化解内心的郁闷。他尽可能地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在艰苦环境中不躺平不抱怨,敢于直面困难,学会和世界,和自己和解,最终成就了自己。
  意公子的这本书里有张活页,很多苏轼的“粉丝”纷纷留言,表达对苏轼的仰慕与喜爱。俞敏洪说,苏东坡是一个特别喜欢开玩笑的人,这就是能够消除生活困境的人,一旦能消除生活的困境,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豁达,从而就会有开玩笑的能力。还有个粉丝说,苏轼是一个人的一生,而苏东坡是他的后半生,前半生,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后半生与世和解,苦中作乐。喜欢苏东坡,因为他的活生生,因为他的惨兮兮,更因为他的坦荡,他的欣欣然。
  苏东坡的人生告诉我们,人生无常是无处不在,在无处不在的无常中找到快乐,就会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欣慰的是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拨开历史的云雾,寻找、挖掘、发现苏东坡,办东坡展,建东坡祠堂,整理东坡文集,研究苏东坡,成为一大时尚,这一现象足以说明,现代人在奋斗的迷茫中,在不断提升、矫正自己的航线,在回不去的故乡之外,通过自愈,努力地活出别样人生。
  最后,我想用《人生得遇苏东坡》这本书封底那段话结束文章:他像普通人一样纠结怯懦,却始终认为活着真好。他终生都无法实现壮志,却愿意退一步生活。当命运把他压成一摊烂泥时,他选择在泥泞中开出花朵。正因为他“舍不得死”,所以他才能“活得出来”。活出宽广的人生尺度,活出丰富的人生滋味。
  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苏东坡身上照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