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载坚守诠释“好人”真谛
文章字数:1414
7月10日,商洛市2025年度第一期“商洛好人”榜单揭晓,商州信用联社退休职工任文莉凭借18年如一日的公益坚守,当选助人为乐类“商洛好人”。这份荣誉,是对她18年公益路上无数善举的最好注解,更是对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的生动印证。
从“独行侠”到“领头雁”
2006年,一次偶然的山村之行,让任文莉与公益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当她将学习用品送到偏僻山村的寒门学子手中,孩子眼中闪烁的渴望与兴奋,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公益之路。从那时起,她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山区学校、特困家庭、敬老院之间,从一个人默默付出,到主动加入义工联、巾帼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再到2022年被推举为商州周末微公益协会副会长,她的公益版图不断扩大,身边也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
在协会任职以来,她以实干精神推动公益活动常态化开展:42场公益捐助活动为困难群体送去物资与关怀,59场乡村文明流动讲堂将文明新风播撒到乡村角落。她常说:“公益不是单打独斗,一群人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这份信念,让她在公益路上从未停歇。
危急时刻显担当
面对自然灾害与疫情,任文莉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2021年洛南“7·23”暴雨灾害中,她带领9名“娘子军”连续一周奋战在救灾物资装卸一线,累得腰酸腿疼却咬牙坚持,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巾帼担当”;2024年商州区杨斜镇“7·19”暴雨后,她带头捐款500元、捐助衣物价值1000多元,还为灾区争取到价值6万元的爱心物资;2022年商州区牧护关“8·19”特大暴雨中,她捐出6000元现金,并购买1000元的油锯支援灾区道路疏通。
疫情防控期间,她更是冲锋在前,在社区卡点值守、为隔离群众送物资、协助核酸检测,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筑牢疫情防线。这些危急时刻的担当,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大爱。
点滴善举暖人心
任文莉的公益,不仅体现在重大事件中,更渗透在日常的细微之处。18年来,她为高寒山区的寒门学子亲手织就600多件毛衣,买毛线的袋子堆了十几麻袋,针脚里藏着对孩子们的贴心关怀——领口的弧度、袖口的松紧,都按孩子的身形细细调整;她花5年时间缝制100双鞋垫,送给消防救援人员,每双鞋垫都纳上百针,里层缝上棉布,只为让他们穿得更舒适。
她对6个贫困家庭孤儿的“跟踪式”帮扶,更是让人动容。2010年遇到7岁的孤儿小刘时,孩子因父母双亡而孤僻怯懦,见人不敢抬头。任文莉将她视如己出,从小学到毕业,不仅承担其部分生活与学习费用,更用陪伴与鼓励帮孩子重建信心。如今,小刘已在西安工作,既能自食其力,又能补贴家用。“没有父母的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给他们一点关爱,他们就会看到生活的希望。”她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最真挚的善意。
热血与传承
从2008年第一次献血至今,任文莉已无偿献血83次,总量2.28万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总量。深夜接到血站血小板急缺的电话,她第二天一早就会赶到血站。这份坚持,让她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星级奖”,更感召了身边许多人加入献血队伍。
18年来,她个人捐款及自筹资金23万元,用于助学、助老、救灾,送出的衣物、学习用品等物资超过500件。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姐妹纷纷加入公益行列,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公益活动,靠的是大家的力量。”这是她的人生信条,不仅自己践行善举,更让爱心像星火般燎原。
如今,68岁的任文莉依然活跃在公益一线,整理物资、走访慰问、组织活动……她用十八载坚守证明“好人”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在对他人的真诚关怀里,在让爱传递的信念里。
从“独行侠”到“领头雁”
2006年,一次偶然的山村之行,让任文莉与公益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当她将学习用品送到偏僻山村的寒门学子手中,孩子眼中闪烁的渴望与兴奋,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公益之路。从那时起,她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山区学校、特困家庭、敬老院之间,从一个人默默付出,到主动加入义工联、巾帼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再到2022年被推举为商州周末微公益协会副会长,她的公益版图不断扩大,身边也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
在协会任职以来,她以实干精神推动公益活动常态化开展:42场公益捐助活动为困难群体送去物资与关怀,59场乡村文明流动讲堂将文明新风播撒到乡村角落。她常说:“公益不是单打独斗,一群人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这份信念,让她在公益路上从未停歇。
危急时刻显担当
面对自然灾害与疫情,任文莉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2021年洛南“7·23”暴雨灾害中,她带领9名“娘子军”连续一周奋战在救灾物资装卸一线,累得腰酸腿疼却咬牙坚持,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巾帼担当”;2024年商州区杨斜镇“7·19”暴雨后,她带头捐款500元、捐助衣物价值1000多元,还为灾区争取到价值6万元的爱心物资;2022年商州区牧护关“8·19”特大暴雨中,她捐出6000元现金,并购买1000元的油锯支援灾区道路疏通。
疫情防控期间,她更是冲锋在前,在社区卡点值守、为隔离群众送物资、协助核酸检测,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筑牢疫情防线。这些危急时刻的担当,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大爱。
点滴善举暖人心
任文莉的公益,不仅体现在重大事件中,更渗透在日常的细微之处。18年来,她为高寒山区的寒门学子亲手织就600多件毛衣,买毛线的袋子堆了十几麻袋,针脚里藏着对孩子们的贴心关怀——领口的弧度、袖口的松紧,都按孩子的身形细细调整;她花5年时间缝制100双鞋垫,送给消防救援人员,每双鞋垫都纳上百针,里层缝上棉布,只为让他们穿得更舒适。
她对6个贫困家庭孤儿的“跟踪式”帮扶,更是让人动容。2010年遇到7岁的孤儿小刘时,孩子因父母双亡而孤僻怯懦,见人不敢抬头。任文莉将她视如己出,从小学到毕业,不仅承担其部分生活与学习费用,更用陪伴与鼓励帮孩子重建信心。如今,小刘已在西安工作,既能自食其力,又能补贴家用。“没有父母的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给他们一点关爱,他们就会看到生活的希望。”她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最真挚的善意。
热血与传承
从2008年第一次献血至今,任文莉已无偿献血83次,总量2.28万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总量。深夜接到血站血小板急缺的电话,她第二天一早就会赶到血站。这份坚持,让她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星级奖”,更感召了身边许多人加入献血队伍。
18年来,她个人捐款及自筹资金23万元,用于助学、助老、救灾,送出的衣物、学习用品等物资超过500件。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姐妹纷纷加入公益行列,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公益活动,靠的是大家的力量。”这是她的人生信条,不仅自己践行善举,更让爱心像星火般燎原。
如今,68岁的任文莉依然活跃在公益一线,整理物资、走访慰问、组织活动……她用十八载坚守证明“好人”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在对他人的真诚关怀里,在让爱传递的信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