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局织密排水防涝“安全网”
文章字数:1096
本报讯 (通讯员 郗 湛)入汛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园林管理处闻“汛”而动,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力构筑城市安全防线。
应急体系高效运转,备战响应迅捷有力。责任体系严明,全面落实《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及分区包干责任制,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干部值班制度,确保各级防汛责任人通信畅通、在岗履职,遇险情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力量物资前置,145名防汛抢险队员全员24小时待命,雨具、警示标识、沙袋、泵类设备、工程机械等13类防汛物资台账清晰、定点备足、即调即用;严明战时纪律,执行禁酒及离市报备制度;响应机制提速,落实“半小时响应”机制,确保抢险队伍接到指令后15分钟内完成集结出动,工具设备时刻处于临战状态。
风险隐患拉网排查,重点部位严防死守。强化巡查机制,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对职责范围内道路、排水管网、园林设施等进行三轮全覆盖巡查,重点盯防道路积水、树木倒伏、井盖缺失等险情,确保即发现即管控即处置。紧盯易涝点位,对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迎宾大道下穿立交及高边坡等关键易涝区域,实施“一点一策”精准监测与管控,降雨期间实时掌握积水动态,处置险情严格遵循“先排险、后抢修”铁律;开启井盖加速排水时,必须专人现场盯守,保障安全。清零设施隐患,汛前已完成2196个雨水井、2475个污水井、7940个雨水箅子的全面排查、清掏,保障管网畅通。同步推进城区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申报,着力提升长效防涝能力。
排水防涝根基夯实,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管网清淤保畅,汛前集中力量对雨水箅子、窨井盖周边杂物落叶进行清理,确保排水通道畅通。目前,已全面完成管网清淤、河道疏浚等既定隐患整改任务;规范排水管理,依据《商洛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主动上门宣传,送达办理告知书500余份,重点推动医疗、洗车行、大型商超及餐饮等排水户规范申办许可证,强化源头管控;井下安全作业,将排水管网清淤、窨井作业等纳入常态化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规程,作业人员规范佩戴安全绳、呼吸防护装备,并安排专人监护,坚决杜绝违规作业。
网格管理深化联动,管护效能全面增强。网格巡查闭环,深化“路段—片区—块区”三级网格化管理,落实“首见负责制”,对道路塌陷、井盖缺失等问题实现“发现—上报—处置—验收”全程留痕、闭环管理,确保处置率达95%以上。信息共享联防,市政、排水、环卫建立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对重点区域实施动态联合监测。完善网格化巡查管理考评机制,推动巡查与业务深度融合(“1+N”职责)。智慧韧性探索,在实践中持续优化信息流转、处置标准、巡查重点与流程,积极探索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设施管护效能与应急韧性。
应急体系高效运转,备战响应迅捷有力。责任体系严明,全面落实《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及分区包干责任制,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干部值班制度,确保各级防汛责任人通信畅通、在岗履职,遇险情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力量物资前置,145名防汛抢险队员全员24小时待命,雨具、警示标识、沙袋、泵类设备、工程机械等13类防汛物资台账清晰、定点备足、即调即用;严明战时纪律,执行禁酒及离市报备制度;响应机制提速,落实“半小时响应”机制,确保抢险队伍接到指令后15分钟内完成集结出动,工具设备时刻处于临战状态。
风险隐患拉网排查,重点部位严防死守。强化巡查机制,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对职责范围内道路、排水管网、园林设施等进行三轮全覆盖巡查,重点盯防道路积水、树木倒伏、井盖缺失等险情,确保即发现即管控即处置。紧盯易涝点位,对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迎宾大道下穿立交及高边坡等关键易涝区域,实施“一点一策”精准监测与管控,降雨期间实时掌握积水动态,处置险情严格遵循“先排险、后抢修”铁律;开启井盖加速排水时,必须专人现场盯守,保障安全。清零设施隐患,汛前已完成2196个雨水井、2475个污水井、7940个雨水箅子的全面排查、清掏,保障管网畅通。同步推进城区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申报,着力提升长效防涝能力。
排水防涝根基夯实,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管网清淤保畅,汛前集中力量对雨水箅子、窨井盖周边杂物落叶进行清理,确保排水通道畅通。目前,已全面完成管网清淤、河道疏浚等既定隐患整改任务;规范排水管理,依据《商洛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主动上门宣传,送达办理告知书500余份,重点推动医疗、洗车行、大型商超及餐饮等排水户规范申办许可证,强化源头管控;井下安全作业,将排水管网清淤、窨井作业等纳入常态化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规程,作业人员规范佩戴安全绳、呼吸防护装备,并安排专人监护,坚决杜绝违规作业。
网格管理深化联动,管护效能全面增强。网格巡查闭环,深化“路段—片区—块区”三级网格化管理,落实“首见负责制”,对道路塌陷、井盖缺失等问题实现“发现—上报—处置—验收”全程留痕、闭环管理,确保处置率达95%以上。信息共享联防,市政、排水、环卫建立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对重点区域实施动态联合监测。完善网格化巡查管理考评机制,推动巡查与业务深度融合(“1+N”职责)。智慧韧性探索,在实践中持续优化信息流转、处置标准、巡查重点与流程,积极探索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设施管护效能与应急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