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社区食堂烹出幸福滋味
本报通讯员 淡永鸿 赵 虎
文章字数:1028
群众在西关社区食堂购买早餐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民以食为天,吃饭从来都不是小事,对老人而言,尤其如此。“小食堂”装着“大民生”。近年来,丹凤县通过积极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持续发力打造“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大早,丹凤县龙驹寨街道西关社区食堂便热闹起来。宽敞明亮的餐厅里,一道道热气腾腾的家常菜香气四溢,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用可口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年纪大了,自己在家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又不够吃。”社区居民秦玉玲说,“有时候一个人还不想也不愿意做饭,来社区食堂这里吃饭,吃得饱、吃得好,特别方便,省心多了!”
  西关社区位于丹凤县城核心区域,现有人口697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300人,特殊困难老人256人,属于中度型老龄化社区。为解决老人“买菜难、做饭难、就餐难”问题,在县民政局和街道办的支持下,社区于2024年10月建成运营社区食堂,提供早餐和午餐,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就餐补贴。在运营中,社区食堂积极推行“食堂+爱心驿站+学堂”的运营模式,社区成立专门志愿服务队,为34名年老体弱或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同时,利用社区食堂紧邻丹凤县第一小学的区位优势,和学校签订营养早餐合作协议,为161名困难学生提供营养早餐。社区食堂的开办既解决了社区内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问题,又解决第一小学学生就餐困难,成功运营探索出“一老一小”相结合的助餐新路径。
  据西关社区党总支书记阚磊介绍,西关社区食堂建筑面积350多平方米,交通便利,房屋宽敞,有独立的操作间、储藏室,可以同时接待近百人就餐。该食堂定位公益性质,采取市场运营加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精准区分就餐人群:本社区65周岁以上老人就餐,登记入册享受敬老价格;本社区外的65周岁以上老人享受优惠价格;其他就餐人群享受亲民价格。此外,食堂还为老年人提供老花镜、放大镜、雨伞等便民用品,让他们用餐更便捷、更舒心、更安心,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温暖的社区食堂。
  “小食堂”装着“大民生”。近年来,为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丹凤县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依托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废旧校舍等各类设施资源,增补、提升助餐服务功能,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打造“价格低、菜品全、服务好”的食堂,因地制宜解决县域内老年人“用餐难”问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吃出“幸福味道”,享受幸福“食”光。